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总第445期 > B5 > 新闻内容
长春农商银行科技赋能 提升“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通讯员 李丹颖

【农村金融时报】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银行而言,疫情加强了“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模式的应用,是对银行数字化能力的考验,也为银行转型创造了机遇。因此,吉林长春农商银行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的主攻方向。

疫情期间,长春农商银行在内部管理和业务服务流程上,迅速进行了数字化的改造。该行利用“长e伴”移动办公平台,形成业务审批线上化的敏捷办公模式;结合营销与审批应用场景需求,在手机端实现信贷业务移动审批;在做好员工疫情防护的同时,为切实保护广大客户的健康安全,推出“长e访客”登记系统。

以往传统零售业务依赖于线下网点,服务频次较低,积累的客户数据有限,交互强度不高,对存量客户无法深耕。随着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与客户的交互界面逐渐出现,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为银行积累客户数据、分析客户行为提供重大机遇。数据化分析能力将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行为、完成客户群体画像,定制服务,深耕已有客群;通过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客户宣传,发掘潜在客群。

如何做到精准服务,取决于银行的数字能力。科技不仅改变了客户行为,高级分析能力的发展也孕育了全新风险管理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带来了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推动了更有效的风险决策支持和流程整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流量、场景、数据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石。银行全面敏捷主动的风险管理,贯穿业务发展全流程: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搭建基于原子任务的互联网贷款处理平台,以满足流程再造,交易拼装的基础平台支撑;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基于身份核查、OCR、生物识别、数字签名等技术客户识别体系;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充分利用大量结构和非结构性数据、人工智能、规则引擎等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线上自主风控体系,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加强渠道能力建设,构建基于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的自有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推进输出能力建设,促进场景融合,充分利用合作方的流量入口;构建分析监控体系,使线上全自动处理的信贷业务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

任何服务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是应该因地制宜,聚焦在目标客户群体,做场景金融。数字化经济塑造了线上消费生态,在部分消费领域,线上渠道的作用从补充发展成为主导。商业银行可结合自身优势领域,提升对客户生活的参与度,构建“金融+”服务场景。例如,银行在房贷市场、汽车金融等业务领域积累了客户群体,银行可考虑将相关业务延伸至房屋购买、汽车购买等消费场景,通过与相应场景的线上平台合作,将服务从房贷、车贷延伸至房屋及车辆的挑选、配件购买等全流程。长春农商银行从风险管理模式入手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全方位、精益化的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活水”,精准“滴灌”实体企业。

金融科技人才短缺,已经成为目前这个阶段的痛点,“非接触式”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银行自身的“数字化能力”的提升,需要全面改善数字化运营能力,对人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也指出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开发线上产品,而是对金融机构经营文化、理念的革新,以及组织架构、考核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的全方位再造。

当前“非接触式”服务只是金融数字化阶段性的体现,疫情正把过去的稳步趋势进行进一步的加速。未来面对经济社会方面的挑战,将推动金融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这既是适应服务实体经济的变化,又是使得银行自身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的重要着眼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