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萧华
【农村金融时报】
又是一年劳动节,空气中弥散着勤劳气息。
母亲翻阅《浙江农信报》的沙沙声冲破了清晨的寂静。瞬间,母亲的手划过一道炫丽弧线,在我眼前激起层层涟漪。
母亲曾担任信用社会计。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从岁月缝隙剪裁一段母亲担任会计时的时光。每逢月底,母亲总要填写很多复杂的表格。她时而在算盘上来回舞动,时而握笔在表格中不停填写、计算、核对。有时候会放下手中的笔,流露一丝微笑,点缀疲惫的脸庞。她牵着我的小手让我在算盘珠上抚摸,“噼里啪啦”的声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朦朦胧胧留下了农信人的兢兢业业。母亲的手留存于岁月,传承于后人,折射她的一生。
岁月赋予母亲的手芬芳回忆。母亲担任信用社主任期间,当急需资金的农民、厂方负责人愁眉不展踏入信用社大门的一刹那,母亲同他们握手,无需华丽语言铺垫,一双温暖的双手支撑起他们的希望。
母亲的手晴天拍一身灰,雨天擦一身泥,坚守着农信干部服务地方的初心,不断撒播金融服务种子。
岁月流逝,退休后的母亲手上满是褶皱。
2014年,我在母亲那双勤勤恳恳大手牵引下走进农信大门。
当我面对逆境低谷时,母亲的手牵我走过挫折,让我重新追寻农信梦想;当我敷衍了事制作报表时,她的手牵着我重新擦亮算盘,诠释农信人的那份细心;当我为休息日宣传走访抱怨时,她的手翻开那本退色的老相册,让我无怨无悔传承农信“三水精神”。
母亲的手无时无刻给予我言传身教,教诲我多一份农信人的责任。
时间在岁月的长河不断流淌,母亲的手是一脉香火,是一腔热情,引领我一次次挖掘,用心体会,感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