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期苹果库存明显增加,价格逐步走低。苹果“保险+期货”的赔付,为稳定果农收入预期、助力脱贫起到了明显作用。
“现在还有一些好苹果放在库里,走不动货,心里很着急。从前年开始,我就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保险+期货’学习,今年真正显示出了保障效力,我自己也很满意。”甘肃静宁县城川镇贫困果农吴卫兵告诉记者。
2017年12月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交易。在郑商所的支持下,基于苹果期货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有效帮助参保农户规避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发挥了苹果期货的功能作用。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多来,郑商所在甘肃、陕西、山西等苹果主产地共主导开展了11个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承保苹果现货10.3万吨,覆盖苹果种植面积7.6万余亩,累计产生赔付近3500万元。为将近1.6万户苹果种植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
2019年,郑商所协调支持太平洋产险联合浙商期货、方正中期期货、锦泰期货在陕西富县开展“保险+期货”苹果价格保险试点,承保苹果现货3万吨,覆盖种植面积2万亩,参保农户1780位,其中贫困户511位,总保费1371万元,其中郑商所补贴约900万元,占比65.00%。该项目最终实现赔付1800万元。
与陕西富县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主要覆盖当地主产区不同,2019年甘肃静宁县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则实现了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果农全覆盖。
在郑商所的协调支持下,人保财险联合银河期货、南华期货、大地期货在甘肃静宁开展的“保险+期货”苹果价格保险试点,承保苹果现货4.6万吨,覆盖苹果种植面积3.5万亩,覆盖全县8713户建档立卡贫困果农以及3家龙头产业合作社。该项目中,郑商所出资保费1000万元,最终实现赔付1676.34万元。
据了解,在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甘肃省积极申请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并成功将苹果价格指数保险(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列入试点范围,在设有苹果交割库的4个县(区)开展10万亩试点。其中,天水市秦安县试点规模5万亩、麦积区3.7万亩、平凉市静宁县1万亩、庆阳市西峰区0.3万亩。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郑商所将继续在甘肃、陕西等苹果主产区支持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在巩固提升前期试点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试点规模、优化试点模式,以“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为抓手,助力苹果主产区打赢决胜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