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27日 > 总第441期 > A2 > 新闻内容
破解农业保险难点需加速发展保险科技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正式落地四川、宁夏。两地农户足不出户,只需接收和确认短信就可以完成承保的全流程,大幅提升农户的投保体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亦有效避免人员接触感染风险。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农业保险承保业务中一直存在投保手续繁琐、档案资料繁杂重复等行业共性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保险的推广和普及。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保险业不断“崭露头角”,业内也在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破解农险的各个难点。

实际上,去年北京地区已经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全流程电子化改革试点。在此模式下,保险公司通过电子设备直接采集录入农户投保信息和资料,应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3S)查验标的,使用短信链接和验证码方式进行保险条款说明,由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CA认证、生成并发送与纸质保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保单。集体投保农户可以登录中国银保信的农险在线公示系统确认、反馈分户承保公示信息。

此次,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的版图扩大到四川、宁夏,将有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可以说,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实现了精准承保的突破。

除了在承保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在查勘定损环节也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灾情判定不准确、损失程度难以确定、存在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难题。虽然目前在农业保险领域应用新技术开展线上查勘定损并不罕见,但实践中多数情况还需要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现场完成。

例如,在种植险方面,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可以对灾害辐射范围、灾害边界、损失面积进行核定,但对于致损的主要原因、损失程度确定、灾后自愈及灾害延伸等还需要人工识别。在养殖险领域,利用物联网、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可以精准识别病死畜禽,防范道德风险和数据失真,实现自动理赔,但病死畜禽的收集、调运、无害化处理等环节也需专人上门处理。因此,短期内农业保险仍需要天、地、人协同开展查勘定损。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定损时间,大幅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成本,农户也提高了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同时,利用新技术可以加速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推动农业保险现代化。例如,依据当地气象和农业数据设计的天气指数保险,通过约定指数化触发条件,彻底免去了勘察定损的环节,解决了同一地区不同农户理赔程度不一致的问题。对于监管部门而言,通过新技术可以对农业保险数据集中管理,开展在线风险监测,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保险理赔电子化建设即将启动并在北京试点。银保监会也于近期对推进财险业务线上化工作向业内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2年农业保险线上化率达到80%的目标。这些都离不开保险科技的应用。

我们认为,保险科技能为农业保险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要大力推进保险科技的应用。同时,发挥行业基础设施平台功能,加速农业保险电子化服务进程,推动理赔电子化尽快开展试点,承保电子化不断扩大实行地区的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在打破各部门数据壁垒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