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13日 > 总第439期 > A3 > 新闻内容
聚焦大宗商品 郑商所强化极端行情下的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见习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为提高投资者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更好管理市场风险,郑商所邀请行业专家以“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为主题,将自4月7日起开展11期的系列视频讲座。这是郑商所今年开展的“极端行情下风险管理”系列视频培训的第二季。

在疫情和市场双重影响下,宏观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由于受人员聚集和流动限制,急需创新方式,助力企业稳健生产经营。

3月11日至26日,郑商所综合市场实际情况和对产业企业风选管理需求的研判,推出了首期“极端行情下企业风险管理”主题系列视频讲座活动。内容涵盖企业利用期货及衍生品避险策略实践、业务模式及营销创新经验分享和相关品种利用期货工具的风险管理应用等。

截至3月26日首期12场视频讲座结束,累计观看量达10.5万人次,累计视频回看量达8.6万人次,全部累计观看量接近20万人次。

“这说明在极端行情下企业对期货工具和风险管理的认知需求的迫切。”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付斌表示,郑商所在此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既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又是一个普及风险管理理念的好机会。

受疫情影响,当前全球股市、境内外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期下滑。大宗商品市场的大幅波动背景下,必须面对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库存商品贬值的风险。

付斌表示,例如棉纺织行业,是一个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般情况下行业加工毛利率在10%至15%附近,净利率在5%至8%附近,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和出口大幅下降,国内外棉花消费大幅萎缩。棉花价格在两个月内下跌了30%,棉纱、服装等成品滞销降价,整个产业链都受到较大伤害。

“由于这次极端行情没有历史参照,相关企业对于棉纺后市的演化普遍迷茫,迫切希望能听取业内专家对市场的分析和风险管理建议。”付斌说。

以白糖产品市场为例,截至2月底,国内食糖工业库存481万吨,同比增加81万吨。疫情导致总消费快速下降,同时内外价差快速拉大,现货价格上涨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难以按照预先计划进行销售,库存积压风险激增,经营风险突增。

“很多企业还会习惯性以为国内市场依然存在供应缺口,价格仍可以独立定价且不排除需求会报复性增加的可能,对库存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 国泰君安高级研究员周小球表示,针对市场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显得十分必要。

“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前形势,我们把第二季的主题锁定为‘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疫情下大类资产配置,以及粮食、化工品、软商品、建材等领域的风险管理方式和案例开展培训,内容针对性更强,时效性更高。

该负责人还表示,郑商所将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造立体的市场服务体系。

“从传统的线下交流到线上培训,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服务本身。”中粮期货副总经理焦健表示,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在特殊时期发挥期货公司服务客户的专业能力,在投研服务、套保策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经验、技术系统等方面形成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各类衍生品工具实现企业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