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13日 > 总第439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村金融机构应以“赶考”心态破解企业困局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徐晓军

【农村金融时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生存带来新的冲击,作为奋战在改革发展前沿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时刻保持“赶考”状态,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实字牌”,与地方企业共渡难关。

探索思路“破题”

疫情的发生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场危机考验的不止是企业,还有银行自身。一方面,企业生产停滞,订单持续下降,面临持续经营危机;另一方面,企业需求不足,银行信贷投放数额下降,面临短期投放、资产质量、监管达标等多重压力。危机的解决之道在于化危为机,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态势积极向好,企业已经陆续按下“开工键”,如何破解困局、走出困境,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把发展的速度提上去,作为资源供给方,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高站位、寻求思路、快速破题。

近期,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复工优惠政策。政策多头、种类繁多让企业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陷入选择性“困局”。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通过哪些渠道享受、自身能否享受政策支持存在疑问。

此时,农村金融机构应将政府、央行等各层面的优惠政策,如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科技贴息政策等,更好、更快地传导并定向应用到小微企业当中。

拿出办法“解题”

实践证明,危机之下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为牢固、更加坚不可摧。农村金融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是释放诚意、相向而行。让企业看到希望,最大程度寻求战略合作,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把能减的都减下来、能降的都降下去,让企业轻装上阵。坚持当下减和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挖掘降息降费潜力,匹配诸如“利率逐年递减”等长期合作协议,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商共享,并逐步走向共赢。银行在“量增价减”的经营模式下,也能缓解“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通过量的增加实现规模效益,并收获更多长期稳定客户。

二是用活政策、互利共赢。面对企业复产复工压力的实际需求,中央、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对于政府的奖补、激励、风险分担等政策以及央行的降准、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应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把政策里的“含金量”挖掘出来,贯彻应用到每一个应当享受、能够享受的企业当中,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减负、压缩财务成本。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获得感。坚持增进了解、增进互信,全面深入厂房车间、深入企业上下游,及时把握客户新需要、新诉求、新问题、新期待,真正了解客户,主动服务、因需施策、有的放矢,给企业更多获得感和满足感。

做出实效“结题”

只有把政策落地,才能让小微企业有获得感。农村金融机构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一是精准施策。小微企业融资难,早已不是新的课题,应将“助企纾困”看成一张考卷,这张考卷上既有“选择题”又有“填空题”。对于已经建立合作的既有客户,要答好“选择题”,权衡利弊、多方统筹,将纾困当成一次契机,与之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对于前期没有接触的小微企业,要答好“填空题”,提前置备产品、配备方案,掌握有度、精准发力。

二是担当尽责。银行经营每时每刻都在面对来自各领域的挑战,可以说风险防控永远在路上。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集中精力做好分内的事。在助企纾困工作中,要始终把风险防控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有疏也有堵。在风险面前,一刻也不能等,半步也不能慢,要切实防止“鸵鸟思维”,强化担当意识,推动干部职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作者系江苏海安农商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