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丽 汪道峰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河南省信阳市正进入春茶生产季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茶生产面临生产资金紧缺、生产成本上升、销售渠道受阻等问题,如何实现春茶生产平稳运行、确保茶产业稳产稳收,关乎到该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大局。
目前,春茶采摘、生产正面临如下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行业经营困难加剧。一是生产资金缺口较大。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涉茶企业处于租金、工资、利息等持续支出与生产销售停滞、客户流失、收入减少等多因素交融的困境中,生产经营资金链趋紧。二是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主要涉茶企业普遍面临上年库存茶叶积压与本年新茶销路受阻的双重难题,茶叶交易市场、茶叶门店短期内难以全面复工复产,茶叶销售市场不容乐观。三是茶叶生产用工短缺。近年来,春茶生产一直面临用工难、成本高的困境,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春茶生产用工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次,是金融服务存在短板。一是贷款抵质押物匮乏。目前,有贷款需求的涉茶企业普遍缺少有效抵押资产,而常用的林权、林地抵押贷款存在评估费用高、处置周期长、流转困难等问题,制约了银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二是贷款期限不匹配。茶园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征,茶叶从种植到产出一般需要三年以上,而银行业机构现有金融产品的贷款期限多为一年期左右的流动资金贷款,茶叶生产周期与信贷周期不匹配。三是尽职免责难以判定。部分银行业机构反映,与涉茶企业相关的贷款业务具有较高的时效要求,贷款“三查”多采取简化流程或纯线上流程,采取简化流程审批贷款是否符合尽职免责标准,业务人员尽职责任难以有效判定。
最后,是保险保障程度不高。一是投保需求不足。茶企对保险认同度普遍不高,特别是中小微茶企出于成本考虑,购买政策性保险尤其是商业保险动力不足。茶农作为采茶工的中坚力量,大多数茶农对保险功能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不信任、抵触等心理。二是保险覆盖面不高。
春茶采摘、生产需凝聚多方力量,保障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首先,加强部门协作,稳定涉茶企业发展。一是补足资金缺口。建议由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金融、财政、税务、担保等单位,对存在资金缺口的涉茶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通过专项贷款、利息补贴、税收优惠、担保融资等差异化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涉茶企业正常资金需求。二是支持涉茶企业销售转型。支持涉茶企业、茶农在巩固线下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利用微商、电商等平台,积极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探索新型销售模式,不断增加微店、淘宝网、京东等线上交易,结合现代物流手段,保证茶叶销售量平稳增长。三是缓解春茶生产用工难题。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建议由市政府指导各产茶县区和相关单位帮助涉茶企业、茶农联系招募采茶工,引导鼓励涉茶企业、茶农就近招募当地采茶工,采取“互助式”生产模式,邻里相互帮助采茶、生产,解决春茶生产用工问题。
其次,应创新风险分担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完善风险分担模式。鼓励银行业机构推广涉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融资“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四方按比例分担风险模式,继续深化“银担合作”“银保合作”,发挥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在涉茶企业贷款增信中的风险分担作用。二是创新贷款品种。引导银行业机构逐户对接涉茶企业贷款需求,依据茶叶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特点,开发符合涉茶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三是完善尽职免责细则。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出台操作性强的监管政策,对有充分证据证明涉茶企业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可以视为不可抗力,银行对经办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免予追究责任。
最后,应加大保险普及力度,提高保险资金效益。一是加大保险推广力度。引导相关保险公司大力加强涉茶企业、农户风险意识培训及保险品种推广,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及以“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涉茶企业、农户风险意识及参保意愿,由被动参保向主动参保转变。二是逐步拓宽保险覆盖面。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研发与丰富涉茶保险产品,大力发展诸如茶树保险、主要茶叶品种保险、茶叶销售保险以及林地保险等与涉茶企业、茶农密切相关的保险品种,更好地满足涉茶领域多样化保险需求。三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茶叶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费率补贴的精准性,中央财政差别化农业保险费率补贴应逐步调整为乡镇级区划,且差别化补贴应按年度进行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金华丽为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汪道峰工作单位为河南银保监局信阳银保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