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30日 > 总第437期 > A11 > 新闻内容
——专访莱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何继军
硬核担当助复工 内外兼修谋转型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莱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何继军

 

 

 

《农村金融时报》:请问贵行如何理解“精准施策”,有何部署?

何继军:“精准施策”的重点在于,银行能否合理高效的分配金融资源,快速为企业“输血”,精准为民生“输氧”。莱芜农商银行为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缓解其资金难题,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优先支持辖内重点复工复产企业,符合信贷条件的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截至目前,对58家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亿元。二是快速落地央行专项再贷款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符合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要求的贷款176户、3.15亿元。三是抓实抓细现有名单客户信贷投放工作,加大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523户、金额2.5亿元,最大限度确保疫情期间信贷资金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农村金融时报》:贵行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 疫情对贵行经营影响程度如何?

何继军:长期以来,以线下金融为主的金融服务模式导致线上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疫情期间贷款营销难度非常大。莱芜农商银行服务辖内企业客户中已复工复产的占比93%左右,仍有数十家未复工复产,个别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已复工复产企业中,部分企业因上下游复工时间差造成部分供应链断裂,加之受交通运输成本增加、线下客源较少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正常经营客户的生产规模、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

从2月份结息情况来看,企业贷款偿还能力有所下降,公司正常贷款自动扣息率较1月份下降6.86个百分点,85户、144笔贷款出现欠息情形。其中,1月正常付息但2月出现欠息的企业共17户、27笔,这部分客户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对银行信贷融资依赖性较高,需通过续贷、展期、实行利率优惠等渡过难关。

随着疫情持续,部分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的客户贷款形成不良的风险将大幅提升,此外也存在部分客户以疫情为借口,故意拖欠到期贷款,道德风险增加,信贷风险防控压力较大。考虑不良贷款因素,预计年底将减少利息收入1600万元。

《农村金融时报》:抗疫特殊时期,贵行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何继军:一是建议政府部门对银行开放部分大数据资源,用于客户细分、风险管理等。二是在监管政策方面给予中小银行一定弹性空间。增强中小银行支持疫情影响受困企业的监管适应性,如在贷款质量迁徙方面适当延长调整期限,对借新还旧欠息客户暂时不下迁为不良形态;增强对中小银行支持受困企业风险适当走高的容忍度,如准许中小银行适度采取对受困企业缓交利息、延续信贷业务等。三是建议出台具体政策,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办理容缺业务的风险底线,并在日后监管检查中将疫情影响的相关容缺业务予以责任豁免,提高中小银行容缺办理业务的积极性。

 

《农村金融时报》:为了更好地支持复工复产,贵行的工作有何调整?

何继军:我们对工作方式方法、目标实现途径等进行了相应调整。以信贷投放工作为例。一是积极做好经营困难小微企业纾难解困工作,对受疫情影响的存量优质客户积极减费让利,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灵活运用政策延续客户信用。二是针对客户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积极对接省农担及当地人社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乡镇政府等,获取2万多条产业集群客户清单,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个人类贷款财政全额贴息、小微类贷款财政贴息50%的政策,及省农担疫情期间减半收取担保费用的政策,抓住复工复产时机及时开展营销。今年以来,我行已发放“创业担保贷”123户、2428万元,发放“鲁担惠农贷”19户、1409万元。三是创新推出了战疫闪电贷“心”系列产品,实行“不见面办贷”应急模式,确保信贷业务不间断。

 

《农村金融时报》:接下去贵行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计划在什么方向上发力?

何继军:一是在稳增长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存款成本效益,在争抢市场份额的同时讲究成本、核算和效益,特别是加大对公存款、结算资金等低成本存款的拓展力度,全方位压降负债成本。二是积极寻找疫情期间贷款新的增长点,重点加大对餐饮类客户群体营销力度,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因户施策,满足融资需求。三是高度关注疫情期间贷款收息情况,列出因道德风险造成的欠息客户清单,压实客户经理责任,提前催收,确保利息应收尽收。四是积极向不良资产要收益,加快不良贷款和抵债资产处置步伐。五是多措并举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六是加快网点转型步伐,提升网点整体效能。

 

《农村金融时报》:您提到科技支撑短板问题,请问贵行对此有何应对?

何继军:疫情发生,改革了银行的服务模式,“非接触式服务”、线上金融服务或将常态化。点多面广、人熟地亲的传统优势“失灵”,给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来了一次“压力测试”,并倒逼农商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疫情后农商银行将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强调线上金融服务的推陈出新,突出对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的适应能力。在细分消费场景切入、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内容等方面不断发力,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便捷性与可得性上不断加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