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30日 > 总第437期 > A2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线上线下齐发力 数字化服务惠春耕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见习记者 李建菲

【农村金融时报】

在浙江省绍兴市沥海镇,广袤的滩涂上坐落着8万余亩南美白对虾水产养殖基地。全镇有400余户对虾养殖户,日常买虾苗、买饲料、承包虾塘,资金需求都不小。

“现在镇上从事对虾养殖,且信誉、品行良好的农户,不管在哪个村,都能申请到农行‘白虾贷’,手续简便。”沥海镇农业产业协会负责人李鸣告诉记者。

李鸣提到的“白虾贷”,是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依托农业银行“惠农e贷”这一线上名品,创新“自画像”模式推出的行业特色贷款。

“自画像”画出智能场景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画像”是指银行向行业客户发送邀约办理贷款的信息,引导有需求的人自助在线上补充资料,银行结合客户自己的“画像”与基础数据分析,上门调查后,产生预授信并发放贷款。

“客户自助补充信息,银行能第一时间掌握需求,贷款发放的精准度更高。”上述负责人表示,农业银行“自画像”平台以产业、行业为单位,纵向作业,线上采集,有效解决了“三农”客户信息、档案不完整的问题。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实践的“自画像”模式,正是农业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挖掘客户需求,持续扩大“惠农e贷”支持对象,线上线下齐发力,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具体实践。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重要时节,针对春耕生产资金需求的短、频、急等问题,农业银行前期主动对接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时间了解农户春耕生产计划、资金缺口,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科技赋能,线上与线下齐发力,做到应贷尽贷、能快尽快,让广大农户享受春耕生产“及时雨”。

数字化创新线下服务

受疫情影响,银行网点限流、客户外出不便,春耕备耕相关金融服务的开展受到限制。但是,农时不等人。疫情期间,除了“自画像”这样的线上平台,农业银行还积极挖掘和利用现有“e动终端”“移动超柜”等离行设备,主动提供线下服务,在低风险区域入村入户为农户发放银行卡、办理掌上银行;积极开通掌银、惠农通机具、微信银行等贷款受理渠道,实现了农行服务时时在身边、触手可及,让广大农户畅享“便利贷”。

福建长汀县刘源村的农户刘铭财,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开始种植槟榔芋,今年已经脱贫了,现在想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但是,刘铭财手中没有多少资金,想去银行咨询贷款又不方便。正为此发愁时,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服务。

农业银行工作人员来到刘铭财家后,一边与他讨论需求和解决方案,一边在手中的移动PAD中输入信息,不一会儿就同步完成了贷款调查,只需要三四天贷款就能批下来。

“这么简单、这么快!” 刘铭财颇感惊喜。

如此简单快捷的贷前调查同样是农业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快“惠农e贷”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成效之一。

这是全国农业银行首个在移动PAD端开发上线的农户金融业务运用。农业银行福建分行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人脸识别、卫星定位等技术,创新研发了“惠农e贷”移动作业系统,实现了联网核查、征信查询、准入校验、信息录入、影像采集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移动PAD上开展农户信息采集、档案调查、信贷业务受理等工作。农户不用到银行网点,无需填写纸质表格,只需提供身份证,拍个照,拉家常似地聊聊家庭状况、种养殖情况、个人财务状况,上门走访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将这些信息据实录入移动PAD系统,同步完成贷款调查。这样的数字化服务手段,既方便了农户,又极大提升了效率。

“特殊时期,数字化服务有助于持续扩大对农户的金融覆盖面,不断提高服务农户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称,近期,农业银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突出抓好农户贷款投放,线上线下齐发力,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

截至3月20日,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3486亿元、贷款户数达到327万户,年初以来累计发放贷款997亿元、支持农户92万户;其中惠农e贷余额2404亿元,比年初增加418亿元、增长21%,同比多增311亿元,线上审批办贷金额达到1038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