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16日 > 总第435期 > A2 > 新闻内容
科技赋能的农险保障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春耕备播也进入了关键时期。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众多保险机构利用手机APP、微信等线上化工具,自助开展承保宣传、投保信息采集、查勘定损工作,开通绿色服务通道,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全面开启线上服务

近日,河南省尉氏县生猪养殖户宋红枝按照中原农险业务人员的远程指导,通过微信发送承保资料和验标照片,经审核并通过二维码缴费后即完成了养殖场投保生猪4862头,全程“无接触”,整个流程只用了不到20分钟。

根据银保监会财产险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当前农业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先做好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工作,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要按照各级政府有关要求,对主要粮食作物、重要“菜篮子”产品、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优先做好承保和到期续保工作,实现愿保尽保。

中原农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时期,农村地区封锁道路、禁止开会、各户隔离,协保人员无法开展宣传、收费等承保工作,公司人员也无法入户服务。为避免人与人接触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但又要全力服务春耕生产和生猪稳产保供,中原农险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措施,通过“一站式在线投保、零接触自助理赔、多形式远程协办、立体化产品支撑、全线上风险防控”五大特色服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实现流程电子化、作业移动化、风控精准化。

人保财险基层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阶段,农险一般以线上服务为主,如果确实需要现场查勘时采取现场实地查勘,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投保种植险的农户田块地界难以区分时,而养殖险则要求从查勘到定损再到赔款支付全部采取线上方式。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保险正在开启全流程“数字化”运营的进程。

对于农户而言,投保时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化工具,进行信息录入、签字确认、拍照验标、影像上传、保费支付、电子保单领取等一系列在线自助操作;理赔时可以线上报案,并利用手机APP进行查勘拍照、录像及影像上传,自助完成现场查勘工作。对无法自助投保、理赔的客户,保险公司还可以在线进行远程协助办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为依托,可以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利用生物识别、体尺测量等对牲畜进行精准识别、精细化管理;此外,还可以以视频讲解、电子图册等形式在线开展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做好防灾防损。

据记者了解,一些保险机构已经实现养殖险全流程“数字化”运行,在种植险领域,“大户”的承保也可以实现线上化、数字化、地理信息化。

仍需多方协同查勘定损

尽管在农业保险领域应用新技术开展远程承保理赔并不罕见,但在实践中农险的勘察定损多数还需要保险公司人员到现场完成,这种情况在种植业保险中尤为普遍。

对此,安华农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保险定损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灾害种类、致损原因、灾害辐射范围、灾害边界、损失面积核定、损失程度确定、灾后自愈及灾害延伸等。随着新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大部分过去靠人力完成的简单重复工作和精准识别问题,但对于致损原因、损失程度确定、灾后自愈及灾害延伸还需要人工识别。

“例如玉米遭遇早霜冰冻后会快速蜡熟以减少损失,遇水灾浸泡后易感染病虫害加重损失,因此灾后情况需要人工跟踪观测。”上述负责人解释说,“在高新技术、大数据时代,农业保险短期内仍需要天、地、人协同开展查勘定损。”

上述中原农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一般中小型保险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储备人才有限,开发自主的技术应用成本高和周期长,多数是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开展,但是第三方服务合作往往不具备连续性,不能充分满足保险机构的需求。同时,农业保险未实现标准化、数据化,农业、气象等数据并不公开,保险公司自己采集的成本很高,往往无法应用。

同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在数字化场景下,要想实现精确承保、精确理赔,标的精准识别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如何获取准确的农民分户土地经营信息,是种植业保险实现全程数字化的瓶颈,例如土地确权信息。”上述安华农险负责人说。

此外,基层协保员和农户对线上化和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以往传统方式的依赖程度,也是制约农险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的因素之一。

“从全行业来看,此次疫情是对传统农险模式的一次冲击,在可能导致本年度整体农险参保率降低的同时,也倒逼各家公司不断加强新技术应用,创新工作方式。从长远来看是一次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上述中原农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王松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