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3月16日 > 总第435期 > A2 > 新闻内容
银行这样支持春耕备耕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农时不等人。疫情防控中,春耕备耕进入了关键时节。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备耕情况特殊,不仅正常的农事活动受到影响,农资的供应链也无法完全顺畅运行。

银行也同样受到影响。往年的这个时候,银行都忙着进村入户采集需求、发放贷款,但今年,进村入户不那么方便了。

面对困难,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加大线上服务力度,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确保春耕备耕有序展开,为小康之年农业丰收打下基础。

线上线下齐发力

说起春耕备耕,不少人都会在头脑里描绘出一幅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景色,农民伯伯在田间弯着腰,忙活着耕地、撒种、施肥。但大多数人没有想过,田园风光的背后,很多农民都是一边干活,一边发愁买种子、肥料、农药的钱从哪来。

王金奎是安徽濉溪县铁佛镇七口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户。最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该是下地干活的时候了。他急着购买化肥、种子、塑料膜等农用物资,但资金不足,也不方便去银行。正巧,农行淮北分行辖内的铁佛分理处正在开展电话摸排,获知了王金奎的贷款需求。该分理处迅速为他发放了“惠农e贷”10万元。

这是当下银行利用“无接触服务”支持农民进行备耕的一个典型案例。农行用大数据给农户“画像”,发放线上信用贷款“惠农e贷”,解决融资难题。

这里的大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呢?据农行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农行大力开展“农银惠农e贷”网络融资、“农银惠农e付”线上支付和“农银惠农e商”农村电商三大线上业务,“三农”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便捷办理贷款申请、还款续贷、支付结算等业务,而在这其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则成为农行给农户“画像”、确定贷款额度的重要依据。

在以前,线上放贷只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服务模式,但在疫情中,这种线上的“无接触服务”模式成为不少银行触达客户的重要途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疫情催生的“非接触银行”服务理念和需求,不会随着疫情平复而消失,反而可能进一步固化和深化。

不过,在农村金融领域,受客户习惯、贷款风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疫情中的线下服务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住江西定南县历市镇恩荣村的种植大户张添星最近碰到了一个难事,工人无法到岗,物流成本不断增加,地里成片的蔬菜滞销。而且,他想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去年在定南农商银行借了150万元贷款,眼看贷款要到期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还贷。

恰在此时,张添星接到了定南农商银行管辖客户经理的贷后回访电话。了解到老张的困难后,当天下午客户经理就上门展开调查,现场确认情况。考虑到张添星的特殊情况,客户经理提前为张添星启动贷款续贷流程,通过无还本续贷的方式办理贷款转贷,很快老张的150万元贷款便再次获得了授信,压在他心里的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

保护农企资金链

缺钱的不仅是农民个体,疫情中,农资企业同样陷入了资金困境。

在3月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介绍,我国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常年都是供大于求,可供应总量要多1.5倍到2倍以上。但是,在疫情中,因为交通管制和人员复工问题,农资供应的产业链断了,企业资金链也随之面临巨大压力。

这是因为,农资行业普遍需要“赊销”,也就是先交货、后给钱。因此,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回款周期较长。中断的供应链将周期越发拉长,不少企业的资金链迅速吃紧。

位于浙江金华的好多收农资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年前,该公司就提前储备了大批农资产品,计划等年后销售完成就可回流资金。然而,疫情管控工作启动后,不仅公司延迟复工,部分外地员工也无法及时返工。人手严重不足,配送能力受限,公司的资金链岌岌可危。

为难之际,金华市金东区农业农村局联合金华成泰农商银行送来了“及时雨”,为好多收公司办理了春耕备耕专项贷款减息让利贷款手续,并快速发放了贷款。

据介绍,金华成泰农商银行设立了5亿元春耕备耕专项信贷资金,重点向农户、种粮大户等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及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保障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采购资金需求。截至3月4日,金东区已有1260余家企业及农户享受减息让利政策,贷款授信金额9800余万元。

本报见习记者王爱静、通讯员王锡洪、陈尚武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