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饶梦婷
【农村金融时报】
“我们立足行情、结合市情,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大‘三农’深耕力度,截至2019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93.08亿元,支持万名涉农客户壮大了‘三农’事业,小微贷款余额66.86亿元,支持了11143名小微贷款客户。”邮储银行江西上饶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道。
数字的背后,是邮储银行上饶分行坚持把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踏踏实实的付出,也是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
“贷”来农村新景象
深冬时节的长溪村,在漫山遍野的枫树环绕下,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建筑尤显得别有一番风味。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是长溪村宝贵的财富。但因交通闭塞,该村逐渐成为一个落后的村庄,村民生活水平明显落后于周边村镇。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比较开阔的戴某有了在自家门口经营农家乐、加工土特产的想法。近年来,在戴某的带领下,长溪村亮出了以“红枫”为特色的旅游品牌,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2019年9月份,为了能在十一期间更好地吸引游客,戴某想重新装修自家的民宿,但苦于没有资金。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邮储银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为其发放了30万元的“民宿贷”。用这笔钱,戴某把民宿里里外外都装修整改了一遍。
在看到戴某新装修民宿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后,村民们炸开了锅,纷纷向他请教筹集资金的方法,也想装修自家的民宿。
邮储银行婺源支行得知此消息后,结合长溪村实际发展情况,通过打造“银村”合作平台,为长溪村挂牌“信用村”,并创新了“信用村+民宿”的发展模式,依托有贷款需求村民的乡村旅游食宿项目,为村民提供授信高、利率优惠、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解决村民融资难、难融资的“头等”大事。
“贷”动农民致富梦
“感谢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真正让农民贷得出、用得起、还得上。”鄱阳县三庙前乡一甲村的莲藕大户张某对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道。
张某自1998年开始就从事水稻、莲藕种植,种植经验丰富。2012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可资金却成了绊脚石。
2014年12月,在得知邮储银行鄱阳支行开办了“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后,张某成为了第一批受惠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着邮储银行的惠农信贷通贷款,张某迅速扩大生产种殖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017年,他的莲藕种殖规模已达到400亩、水稻种植规模达647亩。
为了增收,张某不仅为400亩莲藕种植地搭建了大棚,实现了莲藕反季节上市,还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通过莲藕加工,开发了刀削藕粉、一甲莲子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如今,张某已成为当地有名的莲藕种、产、销大户。他的大棚莲藕和一甲藕业也成为了邮储银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见证。
像张某这样受益于邮储银行的农民还有很多,借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邮储银行上饶分行把金融活水引到了田间地头,真正把阳光信贷送到了百姓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