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20日 > 总第431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周口分行 助力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显实效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张留厂 冯振涛

【农村金融时报】

“多亏了农业银行的‘渔网贷’,让我实现了在家里挣钱的梦想。”河南周口市商水县某渔网厂的掌门人老罗一边忙着渔网装车,一边跟记者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罗以前在浙江某渔网厂从事了十多年的技术工作,近年来,由于家里老人逐渐年迈、孩子慢慢长大,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2006年,他找到农业银行周口分行,申请了3万元的农户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十几年来,在该分行的信贷支持下,老罗的生意由小做大,从最初只有2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在近万人的手工编织企业,而在这近万名工人中,大多都是留守妇女和老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参与就业的有300多户,合作分红帮扶的贫困户就有227户,实现了产业带贫,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苑青春也是农业银行周口分行的客户之一。以前,她一直是围着锅台转、哄孩子玩的留守妇女,虽然有一股不服输的心气儿,但是由于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像男同志一样外出务工挣钱。在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启动后,农业银行周口分行积极对接该工程,并向她发放了3万元的农户贷款。借着政府政策和该分行贷款的东风,苑青春做起了渔网生产、销售的生意。在以后的几年中,该分行每年都会为她提供信贷支持,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特别是在2019年,借助“惠农e贷”“渔网贷”集体授信的机会,向她发放单笔贷款30万元,大大缓解了其对资金的需求。现在苑青春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开设了3个分厂、20多个“织网”联系点,带动近100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

在农业银行周口分行,像老罗、苑青春这样的客户还有很多,他们将该分行推出的“惠农e贷”特色产品“渔网贷”“板材贷”等作为启动和扩大生产的资金,不仅实现了自己返乡创业的梦想,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悉,近两年来,该分行立足当地农业大市的地情,积极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主动服务于乡村振兴,通过对接周口市的“巧媳妇”工程,围绕蔬菜种植、渔网生产等地方特色经济,创新推广普及“惠农e贷”产品。2019年,该分行发放“惠农e贷”特色贷款3.1亿元,“创业贷”近千万元,为5000多名创业农户提供了信贷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