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13日 > 总第430期 > A8 > 新闻内容
警惕“优质客户”不优质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晓兵 赵泽轩

【农村金融时报】

对“优质客户”施以较为宽松的信贷管理政策,以培植和巩固“优质客户”源,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有助于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和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优质客户”变劣甚至逃废债行为,不仅给银行信贷资产造成了很大风险,也给银行业防范“优质客户”的信贷风险发出了警示信号。这就要求银行在培植“优质客户”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防走入误区。

“优质客户”潜在信贷风险形成误区与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看重企业的经营利润,片面认为利润是企业归还银行贷款的第一来源。二是过分看重 “优质企业”的经营规模,轻视贷款的质量管理。三是过分相信和看重抵押担保的作用,认为有效担保和足值抵押的贷款可以大胆发放。四是过多使用“搭桥贷款”,忽视“优质客户”滚动抵押品的偿还能力考查。

银行应采取如下措施,防范“优质客户”的潜在风险。

一是要加大对“优质客户”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表明,劣质客户也有过辉煌,所以银行应树立对大客户的风险管理意识,用“发展的眼光”来加强对“优质客户”贷款的营销和管理,以保障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发展客户决不能一味贪大,关键要看客户品质,要根据贷款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潜力、信用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贷款户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系数。要防止贷款“垒大户”,在发展“优质客户”时,要把握贷款投向和投量的“集中度”,防止贷款过度集中。要加强对“优质客户”监督与服务,树立 “监督就是最高层的服务”的管理理念,加大对客户的贷后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其贷款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二是要加大对“优质客户”贷款的动态管理。银行要将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贯穿于信贷管理的全过程,严格贷款审查程序,规范贷款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加大对“优质客户”的动态管理,从源头上扼制贷款风险的产生。要加强对贷款风险集中度和关联企业授信的监测工作,要注重控制“优质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规模,严格限制整个关联企业的负债率及关联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行为,防止其盲目扩张和超负荷经营。要落实责任,实施“科学、灵活、全面”的贷后检查方式,既要考核借款人的经营指标,更要重视其现金流量,还要了解和掌握企业信用情况,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研判、分析和评价,杜绝信贷决策风险及管理风险发生。

三是要构建科学的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掌握企业经营风险。目前,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许多问题往往在贷款发生损失后才得以显现。因此银行要加强机构间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全面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要利用征信平台,了解“优质客户”的全部融资情况、关联交易情况、结息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分析预测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要与法院、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相关信息,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要建立结构性、市场性、预见性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筛选和培养“优质客户”群体,提高信贷管理质量。

四是要转变贷款营销方式,杜绝企业通过“搭桥贷款”的借新还旧隐匿信贷风险。通过“搭桥贷款”借新还旧方式进行转贷,既掩盖了贷款真实质量,又造成“短贷长占”。因此,银行首先要转变目前对“优质客户”普遍实行的“搭桥贷款”借新还旧等“转贷款”的消极模式,利用利率杠杆和法律手段增强贷款营销和收回的主动性,严格实行现金清收制度,确保贷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其次要严格执行“搭桥贷款”借新还旧的操作标准,准确把握贷款风险程度,按照依法、保全、追偿的要求,依法规避风险。最后要建立同业公平竞争与自律机制,坚决纠正盲目降低贷款条件标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盲目垒大户、傍大户行为,以保证信贷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