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全国肉兔主产区,川渝两地产业基础雄厚。数据显示,川渝地区肉兔出栏量占全国64%、消费量占70%,已形成全国最具活力的兔产业集群。
一只兔子撬动百亿元产业的背后,是川渝两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的协同智慧,更是科技赋能、市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逻辑。从种源攻坚到跨境布局,这一传统产业的“逆袭”之路,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深刻内涵——唯有全链升级、区域协同,才能让“土特产”真正成为“金凤凰”。
近年来,农行四川广安分行坚持把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地方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养殖优势生态产业,先后发放养殖贷款资金1595万元,有效解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需求,助力养殖产业高质量稳步发展。
“天府科创贷”助“玉兔园”扩容
在广安市华蓥市永兴镇,一座现代化肉兔养殖基地正焕发蓬勃生机。四川省兴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玉兔园”肉兔养殖基地,凭借70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3栋全自动恒温兔舍及年出栏30万只的产能规模,不仅创下肉兔养殖行业新标杆,更通过“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常年雇佣周边村庄20余名村民务工,带动多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带动村集体和农户个人收入的“双增收”。
走进永兴镇马架坪村的“玉兔园”,一只只肥嘟嘟的兔子有的在安静休憩,有的在欢快进食,养殖场负责人成天顺正马不停蹄地为兔子添加饲料。“我们基地以养殖优质伊拉兔肉兔为主,目前存栏伊拉兔种兔5万余只,已形成了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天顺告诉记者。
据了解,成天顺在外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积蓄后便决心返乡创业开办养兔场,但资金短缺一度成为他养殖路上的“拦路虎”。创业初始,建立兔舍、购买兔苗、采购养殖设备等资金投入大,农行广安分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经过现场考察评估,为其授信10万元,帮助他开启了创业之路。
该基地自2020年5月份正式投产以来,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集养殖、销售、深加工于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目前,该基地肉兔存栏量5万只,年产量30万只,主要销往重庆、内江、自贡等地,基地年产值达1500万元。
随着市场行情持续向好,成天顺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需要预存大量的饲料,却因资金缺口陷入困境。了解到成天顺的情况后,农行广安分行辖内华蓥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深入养殖场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养殖规模、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信息,同时结合客户良好的信用记录和稳定的经营数据,仅用3个工作日,就为其发放了135万元“天府科创贷”贷款。
据悉,“天府科创贷”是为贯彻落实四川省新一轮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而推出的新型“政银担”产品,贷款对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创办或所在企业、创新积分评价60分以上的企业,贷款金额最高2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1年,贷款利率不超1年期LPR+150BP。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省级财政按贷款金额1.5%给予企业贴息支持。
走“金融+养殖”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农行广安分行立足当地实际,依托“兔业三农”工作思路,在肉兔养殖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各类种兔养殖和周边产业发展,通过扶持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种兔养殖合作社等形式,全力支持规模化、现代化兔业发展新模式,以兔业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该分行重点围绕辖内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清单式”走访对接。同时,该分行本着“能免尽免、应降尽降”的原则,坚持合规收费、公开透明、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我行立足当地经济特色,聚焦养殖业发展痛点,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为当地养殖户、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注入金融动能,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金融+养殖’的融合发展之路。”农行广安分行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80.87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28.4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33.59亿元,惠及1210户农户。
(通讯员谭伟、李华、唐凤萍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