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访浙江平湖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达维
自去年10月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落地以来,浙江平湖农商银行依托自身良好的小微金融工作基础,在辖内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7月末,该行依托该工作机制累计走访了3671户小微经营主体,对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3524户,授信金额192亿元,新发放贷款3514户,新发放贷款160亿元。
为深入了解浙江平湖农商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对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达维进行了专访。
记者:贵行如何与其他部门协作,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具体采取了哪些配套措施?
张达维: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我行快速响应,建立了专门的运作机制。
一是专班统筹。我行迅速组建了银行内部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工作专班,明确专班职责,统筹协调全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制定并实施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及小微企业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银企精准对接机制;指导和监督辖内各支行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投放。
二是专项部署。明确总部各职能部门职责,对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相关工作,落实无还本续贷等重点政策,做好相关业务产品准入的合规性审查;辖内各支行主要负责高质量推进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白名单”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讲。
三是专题汇报。我行积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发改局等汇报该项工作,迅速达成加入专班的意向,持续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等的沟通对接,获取政府部门支持企业名单,及时准确领会地方政策精神和政策导向,争取成为地方主要协同走访单位。
四是专门培训。提前做好客户经理相关产品及服务的综合培训,提升服务质效,特别是做好引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在“浙里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区”登记的培训工作。
记者:贵行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哪些方式打通融资对接“最后一米”?
张达维:我行多方协同,深化走访对接机制,建立数字化营销体系。
我行制定小微企业网格化走访服务计划,及时梳理优惠政策、创新产品、绿色通道、增值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确保“白名单”企业全覆盖。同时细分走访网格,建立数字化营销体系,通过移动PAD走访打卡,全方位收集小微企业信息,分层分类建立信息储备库,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我行深入实施普惠金融工程。首先推广“企业互联”,集成支付结算、信贷融资、投资理财、跨境金融等功能,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产品服务体系。其次,梳理优质信贷产品,特别是生态金融服务、外汇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现已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浙里金融”上架13款优质产品。最后,加强推广“企信通”“小微信易贷”“小微成长贷”等随借随还线上产品,强化浙企智管产品体系运用,做好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记者:在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同时,您认为,金融机构应如何有效平衡信贷质量和风险的关系?
张达维:强化内部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质量、效益、规模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在积极贯彻落实政策要求的同时,前置做好业务风险防控;优化风险监测模型,及时监测、识别、提示新准入客户潜在风险;做好重点领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加强各行业客户准入管理和风险监测;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着重加强客户经理队伍能力建设,杜绝依赖非法中介展业、严禁与资金“掮客”往来。
二是加强贷后管理。根据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开展续期贷款风险分类,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切实加大续贷业务贷后管理力度,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切实加强续贷风险管理;重点核查续贷条件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否存在风险掩盖行为,防止政策落地后执行偏离。
三是用好风险共担机制。加强与省担保集团、保险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财政+担保+银行+保险”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扩大担保服务覆盖面;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建立三方共同参与、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可持续合作模式。
(通讯员金凤丽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