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云南富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富源县联社”)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作,通过党建引领,以重塑农村信用体系为核心,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农户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农民手中实实在在的“资产”,为富源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在富源县后所镇的村庄里,生猪养殖大户周师傅的经历是富源县联社“整村授信”最生动的缩影。去年,他曾因3万元的资金缺口而四处求助无门,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一度搁浅。
改变发生在今年春天,富源县联社的党员客户经理深入村组,开展“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地毯式信用信息采集。他们不仅关注农户的资产负债,更将家庭状况、邻里口碑、个人品行等“软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正是基于周师傅多年来在村里“说话算话”的好名声,他被评为信用户,并获得了5万元的授信额度。
“真没想到,我这辈子的好名声,现在能变成银行实实在在的授信额度。”周师傅从富源县联社客户经理手中接过贷款证时激动地说,“有了这笔钱,我不仅能多养20头猪仔,还能升级猪圈设施。最重要的是,以后用钱再也不用求人了。”
“‘整村授信’工作是富源县联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一项金融服务创新,更是一次深刻的农村社会治理实践。”富源县联社主要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重建和巩固农村信用体系,让‘诚信’成为农民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可靠的发展‘通行证’,从根本上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美丽富源贡献坚实的信合力量。”
截至目前,富源县联社已对全县145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超过7.2万户农户预授信总额度超50亿元。接下来,富源县联社将持续深化“整村授信”工作,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以“背包银行”的初心和金融科技的翅膀,将普惠金融的阳光雨露洒遍富源的每一寸土地。
(通讯员黄合建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