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吴言阳 邓迎春报道
【农村金融时报】
“有了这个小卡套提醒,再也不会拿错本子白跑银行喽,还是农商银行最懂老人。”浙江龙游县溪口镇未来社区的张大爷拿着崭新的“丰收对账簿”,指着封面醒目的卡套,笑着竖起了大拇指。他口中的小卡套正是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游农商银行破解农村老人“对账簿”使用困境的暖心钥匙。
面对老年客户常将对账簿误作存折、引发操作纠纷的问题,龙游农商银行负责人介绍:“我们调研发现,这一问题的核心痛点是功能认知模糊。于是创新设计专用卡套,物理附着在每本对账簿上,用超大字体明示两点:一是‘本账簿仅用于打印查看流水,非存取款凭证’;二是‘打印时务必携带银行卡’。让提示‘长’在本子上,老人每次打开都看得见、记得住。”
如何确保创新真正惠及老人?该行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模式,线下依托227家村级助农服务点和丰收驿站,站长化身“讲解员”,在老年人聚集区重点突破;线上通过高效的通知系统确保政策、物料和推广要求第一时间直达一线。同时线上线下对站长进行培训,提升其对老年客户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形成“产品优化+渠道覆盖+人员推广”的服务闭环。短短半年,误持对账簿办理存取款的老人骤降85%,柜面效率显著提升。
小卡套背后是普惠金融的大情怀。这项几乎零成本的微创新,不仅化解了老年群体的操作焦虑,更让“丰收对账簿”真正用起来。
近年来,龙游农商银行始终以扎根“三农”、服务民生为根本宗旨,在对“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用心服务上体现普惠金融的温度。从构建覆盖全县227个行政村的助农服务网络,到如今以“小卡套”解决老人“大困扰”,是该行坚持问题导向、客户视角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该行将持续聚焦乡村痛点,用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微创新”,让金融服务更可知可感、更包容共享,为客户的美好生活和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