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夏日的午后,农行福建龙岩龙津支行营业部的“银发书吧”内,已退休的王阿姨坐在带柔软坐垫和靠背扶手的爱心座椅上,一边喝着热水,一边微笑着对大堂经理说:“我每月10日都来这儿看看退休金到没到,顺便来会会原来的老同事,这儿不像银行倒像是老街坊的活动站。”
这样的场景,正是农行龙岩分行深耕养老金融的生动缩影——在这里,金融服务悄然融入市井烟火,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倾情温暖“夕阳红”。
特色支行筑起银龄“幸福巢”
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爱心专座区”,提供老年人专用座椅、放大镜、老花镜等设施用品……《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农行龙岩龙津支行,诸多适老化改造的元素映入眼帘。
农行龙岩龙津支行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的老城区,是老年人口分布密度较多的中心城区。该支行是农行龙岩分行打造的“养老金融特色支行”之一,经过适老化改造,在网点设立“银发书吧”“康养课堂”“贴心指南”,丰富退休老人精神生活,同时在2楼打造老人活动室,有交流区、棋牌区、书画区等,并免费组织养生讲堂、举办“龙岩市直离退休干部老友汇”;同时,通过宣传片、讲座、美篇等多种方式向老人传授金融电子便利化服务操作,防范电信诈骗,进一步延伸服务层次,让尊老、爱老、敬爱传统美德,成为龙津支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支行是农行龙岩分行打造的第一批“养老金融示范样板网点”,目前正在向全市7家支行复制推广,服务网络全域延伸。62个网点开展新一轮适老化改造,并依托惠农通助老服务点,辐射偏远乡村老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养老金融守护最美“夕阳红”
“我在这里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感觉挺好的,医护人员的照顾体贴周到,孩子们也都可以安心忙他们的事业了。”在武平县医院康养中心,退休干部林福生说起活动中心时开心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武平县医院建立了全市首家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助残”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的康养中心,通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开启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入住老人不出公寓即享受“一站式”医养服务。
今年初,农行龙岩武平支行服务团队在走访了解到康养中心“二区”建设面临资金压力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为康养中心提供2300万元贷款授信,有效解决了其日常运营周转及扩容的资金难题,并于5月份投放贷款500万元,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养老产业。
与此同时,农行龙岩分行与市、县企业社保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将普惠金融的服务触角遍及城乡角落,惠及全市养老金客户。
筑牢老年群体金融“安全网”
今年“七一”前夕,农行龙岩上杭支行联合上杭县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等,在上杭县瓦子街成功举办“银龄心向党 共富颂党恩”庆“七一”暨广场舞展演活动。活动现场,在160余名老年大学学员倾情演绎红色主题节目的同时,农行特别设置“金融消保”知识有奖竞答环节,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金融消保知识。这是该支行践行社会责任,筑牢老年群体金融“安全网”的一个缩影。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银发”群体权益保护是重点工作。农行龙岩分行围绕老年群体,将每年3月、6月、9月作为金融教育集中宣传月,通过进社区、进服务机构、进老年大学等宣教活动,为老年群体送去温暖与保障;通过“银行网点+社区助老点”开展养生讲座、急救普及、反诈课堂等活动,去年以来,覆盖老年群体3.5万人次;开展普惠金融下沉行动,深入乡村开展养老政策宣讲,普及社保卡功能、养老金政策;线下在网点设立专柜,组织员工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宣讲活动,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发展养老金融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我们将继续发挥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深化养老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农行龙岩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许声超、游宗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