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战略部署,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
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贷款841亿元,贷款余额7124亿元,较年初净增600亿元。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正以金融活水浇灌荆楚大地,助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发挥优势加快支点建设
“我们的无公害甘蓝已出口到韩国,成为颇受欢迎的泡菜原料。”5月24日,嘉鱼县菜农在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贷款支持下推进滴灌、喷灌和控温大棚等现代化设施改造。
嘉鱼县是与山东寿光齐名的“南菜”出口基地,为助力当地发展,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在嘉鱼县启动与湖北省8个县市共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并针对实验示范区推出17项优惠政策。
该行选取嘉鱼县在内的“8+2”个市县先行先试,与嘉鱼县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8个,预计拉动投资超110亿元。该行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再对该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打造30万亩露地、设施、水生高品质蔬菜基地,助力该县从蔬菜大县变蔬菜强县。
5月份的武汉东西湖区径河街道西湖片区,连片的浅蓝色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辣椒、番茄、茄子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碌着采摘、分装,为即将上市的新鲜蔬果做最后准备。
作为东西湖区农业现代化及农旅融合综合示范区项目的核心板块,占地300亩的一期第一阶段智能蔬菜大棚已全面投产,标志着西湖大农仓正式进入丰收季,为武汉市民“菜篮子”注入新活力。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审批贷款4.8亿元、投放1.1亿元支持此项目建设。西湖大农仓通过土地整合、科技应用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出“田成方、路相通、设施全”的都市农业新样板。
让中国饭碗盛上更多优质粮
5月份的麦田麦浪翻金,收割机穿梭其中,一场热火朝天的夏粮收购战拉开帷幕。在枣阳粮食储备库门前,望不到头的运粮车队排起长龙。
该粮库负责人兴奋地指着蜿蜒的车队说:“今年农发行提前备足2841.5万元粮食轮换贷款资金,往粮仓里装粮敞敞亮亮的。”
湖广熟,天下足。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和“头等大事”,按照“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总体要求,释放全力服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强烈信号,对收购形势早预测、可用仓容早准备、客户布局早安排、收购资金早投放、风控措施早落实,全力服务保收储。
早在夏粮开镰前,为让粮库收粮“不差钱”,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提前备足60亿元信贷资金,确保“钱等粮”。与此同时,辖内分支机构主动出击,拜访粮食主管部门及企业,了解轮换任务、仓库容量、市场行情,精准测算资金缺口,帮企业跑手续、办贷款。
从深山里的“土疙瘩”,到富硒马铃薯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恩施小土豆火爆全网。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湖北恩施市栽培面积占全省“半壁江山”。近年来,该行贷款3亿元支持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为2万亩恩施硒土豆从产品到商品、商品到品牌注入活力。
“要用好种植贷、流通贷、加工贷等新金融供应链产品,加大对粮食各环节全链条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扶持力度和精度,持续巩固粮油‘增’的态势。”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行大力支持重点涉农涉粮企业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粮食品牌和企业。
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曾经,农田碎片化、分散化是制约荆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域整治+产业收益”等模式的有力推行,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支持的孝感朱湖、宣恩椒园、应城杨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试点典型案例。
“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丰收底气更足了。”这是赤壁市柳山湖镇的“小田并大田”扩大项目施工现场,多台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
赤壁市农业资源丰富,但依然存在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自从被列为“小田并大田”项目试点以来,该行秉持“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原则,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三级行联动协同,加快工作进度,累计投放贷款近5亿元支持赤壁市近7万亩耕地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包括对流转取得的耕地进行“小田并大田”提质改造,完成区域田间基础设施提升、灌溉、排水与智慧农业平台搭建等,对耕地质量全要素综合提升。
在改革推进中,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精准扶持、靶向发力”,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各地农田实际情况和项目需求,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得益于政策性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一个个农田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原本零散的地块被有效整合,“粮田”变成实实在在的“良田”。
放眼望去,荆楚大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设施,构成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画卷,为湖北农业稳产高产筑牢坚实基础。
(通讯员郭永红、刘爱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