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5月19日 > 总第684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行福建省分行 精准发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苏炳秋

【农村金融时报】

深化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农行福建省分行聚焦县域经济主战场,精准发力支持地方重点产业链发展,为八闽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奋力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新篇章。

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福建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2494.5亿元,较年初净增181.7亿元。

深耕产业“领头雁”

县域经济的壮大,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为强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去年10月份,农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成功签约,深化信息共享与合作,承诺加强信贷优惠和模式创新。截至今年3月末,在全省3061家各级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农行福建省分行已走访3000多家,覆盖率高达99%;信贷支持覆盖率提升至20.48%,较年初提高6.66个百分点,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同时,农行福建省分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建立省、市、县三级行分层联动的服务体系。省分行聚焦国家级龙头,市分行主攻省级龙头,县区支行则深耕市县级及成长型龙头,确保服务精准触达基层。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一线。其中,农行南平分行的探索尤为突出。近年来,该分行聚焦金融服务“三茶”统筹发展,持续深化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种茶、收茶、加工、销售及茶旅文化等茶产业全产业链中,打通金融服务“三茶”的“最后一公里”。

为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产业链各环节,助推茶旅融合发展,农行南平分行支持建设“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星中华茗园”“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览园”等茶叶综合体项目和一批茶文化研学游基地,为岩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价值。这种深入产业全链条、想客户所想、积极“培育”并“拓展”合作深度的“挖井式”服务,赢得茶企茶农的广泛赞誉和信赖。

定制全链“金融方案”

八闽大地,物产丰饶,特色鲜明。农行福建省分行坚持因地制宜,将金融活水巧妙引入茶叶、林竹、水产等地方优势产业“毛细血管”,为其量身定制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漳州市龙海区是“中国休闲食品名城”,农行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的新生力量。

面对当地蓬勃兴起的冻干食品产业,农行龙海支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敏锐捕捉到省级龙头企业——拥有30年冻干技术积淀的龙海市华进食品有限公司融资需求。抓住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窗口期,该支行迅速行动,批复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扩大生产、加码研发注入强劲动力,也为这条前景广阔的“锁鲜”新赛道按下“加速键”。

精准滴灌“共富梦想”

金融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温暖经济的“末梢神经”,滋养万千家庭的共富希望。在以特色小吃闻名遐迩的沙县,农行三明沙县支行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创新推出支持沙县小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方案,致力于打通从农产品种植、配料供应、食品加工到小吃餐饮的“一二三产”金融堵点。

这套方案的温度,在侯晓松这样的普通创业者身上得到最真切的体现。作为22年老店——“高砂小巷子拌面”的第三代传人、沙县小吃非遗技艺的守护者,侯晓松曾一度被发展瓶颈所困:老旧店面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客流,而升级改造的资金缺口让他愁眉不展。

转机出现在农行沙县支行组织的一场小吃业主座谈会上,一款名为“惠农e贷(沙县小吃)”的金融产品让侯晓松眼前一亮,该产品非常契合小吃业主“短、频、快”的资金需求。当30万元贷款资金及时到位,侯晓松的老店终于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侯晓松的故事,只是农行沙县支行金融赋能小吃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沙县支行已累计为4112户小吃业主及其上下游伙伴提供累计9.34亿元信贷支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每个细微环节,有力支撑起这个富民产业繁荣发展。

农行漳州龙海支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走访食品公司

农行福建省分行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