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以“泽雅春笋韵·共富新征程”为主题的瓯海区首届竹笋文化周在浙江温州瓯海区顺利开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瓯海农商银行在活动现场设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展台,向参会代表、游客开展反诈宣传,介绍“共富贷”“技能共富贷”“绿碳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在浙江广袤的田野上,类似金融助力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场景随处可见。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农商银行,探寻扎根乡村多年的农商银行如何创新服务,为农业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蔬菜走向大市场
千年古镇崇仁镇,农业资源丰富。目前,崇仁镇蔬菜种植面积3.6万余亩,产值达2.29亿元。前不久,崇仁农合联蔬菜产业分会成立,旨在推动崇仁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蔬菜产业分会成立后,将定期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组织产销对接,会员们互帮互助,把菜种好,把收入提上来。”崇仁农合联蔬菜产业分会首届会长俞柏峰向记者表示。
如何让蔬菜产业“更绿更嫩”?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嵊州农商银行立足崇仁镇实际,聚焦蔬菜产销过程中的大棚、技术、销路,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力量全面助力蔬菜产业发展;同时,针对蔬菜种植户进行专项走访,建立辖内蔬菜种植户名册,摸清种植规模、主要困难及发展意向,采取“一户一策”加大对蔬菜种植户的帮扶力度。
“我们还为崇仁农合联蔬菜产业分会提供2000万元的金融支持。”嵊州农商银行崇仁支行行长章媛园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崇仁农合联蔬菜产业分会与当地的“上禾·共富工坊”合作。“上禾·共富工坊”收购农产品原料后,加工成半成品并利用线上微信小程序销售,目前已在杭州、绍兴、嵊州等地开展配送。未来,线上渠道将拓展至武汉、上海等市场,让古镇“小蔬菜”走向“大市场”。
定制方案扶助蓝莓种植
在浙江宁波北仑区小港街道湖芳村果农汪大哥的果园中,一株株蓝莓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翠绿的枝叶间点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实。
水果是北仑的重要支柱产业,葡萄种植尤为突出。汪大哥最初投身葡萄种植,随着物流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挑战,他将目光投向了蓝莓——这种原本不属于北仑传统种植范围的水果。
在北仑大面积种植蓝莓并非易事,从基础设施投入到新品种选育再到幼苗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北仑农商银行在得知汪大哥因蓝莓栽培面临资金短缺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最终为他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并及时提供启动资金。200万元低息助农贷款让汪大哥的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行将继续深耕‘三农’领域,积极探索‘蓝莓+’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助力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北仑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刘三喜向记者表示。
创新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发布推介相关品种安全优质生产模式(第一批),平湖芹菜凭借“设施沙培+精准管控”入选,是芹菜产品唯一入选的安全优质生产模式。
在嘉兴平湖市,芹菜“设施沙培+精准管控”安全优质生产模式的实施主体主要为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平湖农商银行成功为该公司发放嘉兴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共富·兴农贷”400万元,实现农业设施确权抵押的重大突破。这笔创新信贷资金将用于数字化智能大棚扩建,让科技农业在金融沃土上茁壮成长。
“自2019年企业引进沙培技术以来,我行便以‘全周期金融管家’的角色参与项目培育,累计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近3000万元。”平湖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周云明向记者介绍。
在平湖市新仓镇共富蔬菜岛,千亩“沙海绿洲”正焕发旺盛生命力。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沙基质种植+营养液精准滴灌”技术,实现生产周期缩短33%、亩产提升50%的跨越式发展,保障了全周期生物防控体系运转,让每株芹菜都达到“零化学农药”的绿色标准,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我行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农业’融合创新,以‘共富·兴农贷’系列产品为抓手,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让更多‘沙培芹菜’式的创新模式破土而出,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平湖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沈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