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走进位于云南大理市凤仪镇创新工业园区的云南江南特变电气有限公司厂房,模具加工、压力测试、负载试验……全流程智能化作业凸显公司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近日,大理市农商银行为该公司成功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00万元,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开辟融资新路径。
“这笔贷款成功激活我们公司长期‘沉睡’的专利资产,使其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预计在这笔资金助力下,公司年内产能有望实现大幅提升。”该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该公司主要从事油浸式、干式变压器,矿用防爆变压器等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是云南滇西电力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先后取得23项专利权,拥有“江南特变”商标5项,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上榜“云南高新技术企业100强”。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我行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因采购生产原材料及配电设备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后,为助推该公司把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我行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对该公司专利技术价值、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进行多维研判,协调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合力打通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成功落地。”大理市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破解产业发展困局,需要切换视角、调整要素匹配模式和结构,创新引领成为重要的求变之招。
据记者了解,大理市农商银行在专利权质押融资方面取得新突破后,又接连打出融资创新“组合拳”,随后为大理福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商标权质押融资146万元,以公司旗下4个商标作为质押品,为企业发展插上“金翅膀”。
“真没想到,商标权也能换来融资,在企业发展紧要关头,金融支持来得真及时。”该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对记者说,企业商标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为企业发展推开了一扇创新之门。
大理福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肥料制造企业,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年产15万吨复合肥料、5万吨有机肥料,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深受广大农户信赖。
“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持,我们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品牌度和美誉度,为大理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无公害农业作出积极贡献。”林先生说。
下一步,大理市农商银行将通过“金融+知识产权”双轮驱动,培育枝繁叶茂的“创新森林”,助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通讯员胡曙利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