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民营经济是地方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近年来,江西泰和农商银行始终以“金融润泽实体”为己任,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痛点,通过精准施策、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持续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8.1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1.2万户,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书写“百姓银行”的责任担当。
精准滴灌
铺就普惠金融“快车道”
走进泰和县高新产业园区,江西品如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在机器轰鸣声中全速运转。这家主营电子元件的民营企业,年初因扩大产能急需周转资金。泰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百行进万企”走访中获悉企业资金需求后,48小时内为其发放“财园信贷通”低息贷款200万元。“从申请到放款,全程‘零跑腿’,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李辉对记者感慨道。
据介绍,今年以来,泰和农商银行组建25支“金融助企先锋队”,深入园区、商圈、产业链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档案,推出“财政惠农通”“产业扶贫通”“创业贴息贷款”等专属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民营企业。
创新赋能
打造特色产品“工具箱”
“没想到养小龙虾也能获得贷款!”泰和县马市镇生态养殖户刘国庆手持“乡村振兴贷”授信合同,脸上满是欣喜地对记者说道。
据悉,针对县域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民营经济集群,泰和农商银行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出“乡村振兴贷”“生态产业贷”等专属产品,实行“优先受理、优惠利率、优化流程”三优方案。同步上线的“数字普惠平台”,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实现“3分钟申贷、1分钟授信、0人工干预”,已为20家个体工商户提供“秒批秒贷”服务。
服务升温
架起银企对接“连心桥”
在泰和县“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现场,一场特殊的“金融夜话”正在举行。泰和农商银行领导班子与多位企业家围坐畅谈,从供应链融资到汇率避险,从政策解读再到风险管控,通过2小时的深度交流碰撞出17条合作意向。“这种‘零距离’沟通,让我们感受到银行是真心与企业共成长的。”一位参与活动的民企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今年以来,泰和农商银行通过建立的“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对民营企业开户、贴现等18项业务实行“限时办结”,平均办理时效提升60%;针对受困企业推出“无还本续贷”“利息延期”等纾困政策,累计为15家企业减费让利超450万元。
长效护航
构筑民企发展“生态圈”
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持续优化的金融生态。泰和农商银行联合县工商联、行业协会打造“金融惠企联盟”,每季度出具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调查报告;在25个乡镇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配备移动终端实现“家门口办贷”;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嵌入“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融资授信”一站式数字银行系统。如今,从街头巷尾的“小生意”到智能制造的“大工厂”,从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再到飞向全国的“云电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泰和农商银行的陪伴下,正迎着政策春风拔节生长。
浇灌普惠金融雨露,润泽民营经济沃土,泰和农商银行始终与民营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未来,该行将继续做实做细普惠金融,用更有温度的服务、更具力度的创新、更显深度的担当,为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通讯员王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