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春耕备耕正如火如荼展开。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色右江农村合作银行以政策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精准滴灌芒果、辣椒等当地特色农业,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百色管理部部务委员,广西百色右江农村合作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有慧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从垦荒复耕到全链升级,从个体农户到龙头企业,金融活水正以创新模式滋养百色田野。
在右江区达江村,村民小组组长黄雄益带领村民开垦600余亩荒山种植甘蔗。在项目启动初期,百色右江农合行金融专员在村组会议上,与合作成员共同研究探讨,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发放150万元信贷支持土地整理,并引入“银行+合作社”风险共担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不到一个星期,农机、蔗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全部到位,在10余名村民“铁牛+巧手”的配合下,原先的荒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加务工,人人都能创收增收。”黄雄益算起了“致富账”。
龙头企业是产业振兴的引擎。百色市右江区大禾投资有限公司主营辣椒、油茶种植,为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壮大农业经济新动能,该公司积极推进项目示范基地建设落地。百色右江农合行通过建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对该公司预授信,在有生产资金需求时直接进行贷款发放,目前已投放3000万元资金助力项目建设。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的支持,让我们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形成‘增产—增值—增收’的良性循环,让‘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链条’。”
近期,右江区百兰村芒果种植户韦日伟的果园迎来施肥、防虫的重要时间,人手不足与资金短缺是他每年农忙时节都要面临的难题。
针对春耕备耕等农忙时节,百色右江农合行金融专员带着移动终端直达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桂盛富民平台”,金融专员可以当天完成录入、审批、发放贷款等一系列流程,提高放贷效率,及时、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秩序。
“早上还在忙着施肥,中午钱就到账了。”韦日伟高兴地说。
像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百色右江农合行针对分散农户,通过“白名单”采集,大力推进“整村授信”,目前已为102个行政村预授信超33亿元,保障农户在遇到生产资金困难时能够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
糖业是右江区的“金字招牌”。在榨季到来前,为确保广西百色市万林糖业有限公司顺利开榨,百色右江农合行提前部署,与该公司加强沟通,通过“桂惠贷”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超200万元。
2025年,百色右江农合行已向该公司投放超1亿元资金,覆盖46万吨甘蔗预付收购款、收购辅料和运输费用,精准滴灌至产业链各个环节。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百色右江农合行资金支持下,我们与农户达成‘保底价+市场溢价’的收购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原料保障能力、生产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据悉,在“银行+糖厂+合作社+蔗农”的四维联动模式下,带动超8500户合作农户增收致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就业超1.2万人。
从荒地复耕到全链升级,百色右江农合行以多元化产品与暖心金融服务,大力书写金融助农新篇章。截至2025年2月末,百色右江农合行涉农贷款余额为39.55亿元,支持农业主体超15000余户,为近70家涉农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当金融活水与乡土脉动同频共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未来,百色右江农合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新兴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金融动能。”肖有慧如是说。
(通讯员顾哲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