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曹沛原 余连斌 黄力辉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特开设“场外声音”栏目,邀请奋战在一线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结合全国两会精神,畅谈2025年的目标规划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等农金领域工作重点。
坚决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实现农村金融新突破
——广西玉林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朱显驹
作为金融业一员,我深感2025年全国两会热点与银行工作紧密相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想从三个方面分享我们的思考与规划。
一是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顽疾”。因此,我们将继续积极创新和推广“商标贷”“专利贷”“园区商圈贷”“创业担保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设立专项信贷额度,单列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实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
二是深化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我行坚定且积极参与区级农商联合银行的组建和改制工作,优化股权结构,坚守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三是把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优化服务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加强“银发金融”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场景金融新生态,不断构建和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体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玉林市区联社将坚决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破难题,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金融动力。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协同下,小微企业将焕发新活力,农村金融将实现新突破。
运用政策“组合拳”
消除阻碍企业融资的“隐形”壁垒
——农行红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李云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农行红河分行将秉承“批量化、小额度、广覆盖”经营思路,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形”壁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向深度应用转型,充分发挥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小微客户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全渠道、一体化、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
二是与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红河州工商联合会等州级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围绕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规上企业等客户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逐户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对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可观、纳税记录完整的优质小微企业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同时,用好“蓝莓贷”“香葱贷”等创新产品,服务全产业链上的普惠小微企业。
三是继续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衔接畅通,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办理流程,加快办理速度;坚持“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原则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规范融资收费,对小微企业贷款除利息外不收取任何相关费用。主动向小微企业减费让利,通过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
从细处下功夫
打造精准化金融服务体系
——浙江浦江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董事长陈文斌
围绕全国两会热点,立足本地实际,我认为金融工作的重点是聚焦主责主业,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从细处下功夫,打造渠道更多元、产品更丰富、流程更高效并以企业和家庭为单位的精准化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民营和小微企业需求,提升金融助企效率。我行通过设立园区金融联络员、建立园区特色网点等,打造“一园一策”金融服务,通过政银合作代办点等形式,加强对专精特色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支持力度,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探索“科技指数贷”等产品,提升科技信贷投放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政银联动机制。我行向本地民宿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农业特色产业等领域,加强信贷投放和资源倾斜,创新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同时通过“部门+国企+金融+强村公司”等发展模式,全力支持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
三是围绕家庭个性化需求,完善金融惠民体系。在金融服务上坚持围绕老百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突出社区银行特色,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银行、儿童友好型银行,围绕家庭综合需求,打造“好家风有礼存”“好家风信用贷”等特色存贷款产品。
巩固绿色领域优势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党委书记、
行长邱玮
云南普洱是中国唯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农行普洱分行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等优势,深耕“三农”“小微”沃土。
2024年,农行普洱分行以“千企万户大走访”为抓手,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贷尽贷,落实“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政策。同时,结合普洱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全省第一的资源优势,先后推动实现“林权并购贷款”“碳排放交易权贷款”等多项创新产品落地,在全市所有金融机构中首家实现对林产业领域全流程、全品种、全主体信贷支持。
2025年,我行将巩固传统绿色领域优势,抓住普洱森林资源培育产业、绿色有机农业、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对接重点项目和客户,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特色产品和业务模式,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促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小微企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三大核心任务”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广西灵川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剑
今年全国两会聚焦诸多国计民生大事,对金融行业意义重大。
2025年,广西灵川农村商业银行将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聚焦“解决小微实体经济融资难题、深化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大核心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一是聚焦普惠金融,破解小微融资“堵点难点”。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更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继续推广“无还本续贷”服务,落实减费让利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
二是深化改革化险,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严格落实“控总量、降存量、防变量”要求,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严控异地贷款和关联交易风险。
三是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聚焦科技金融,支持当地科技型企业发展;践行绿色金融,为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深耕普惠金融,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探索养老金融,探索适老化网点升级和改造;发展数字金融,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和效率。
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机构
不懈努力
——广西贺州桂东农合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莫训武
我行认真落实“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工作总要求,坚守支农支小支微定位,在全面深化改革、服务乡村振兴、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持续发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机构不懈努力。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网格化服务”,围绕广西“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发挥首创精神,以“一村一品”“一链一策”为原则,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进便民服务点转型升级,将便民点与农村政务等场景相结合,在合规前提下拓展业务范围,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百米”。
二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机构。落实落细“一行一策”改革工作,重点加大实际不良贷款、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置换不良贷款、超期抵债资产等处置力度,优化指标、夯实基础。推动经营机制转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质量与效益可持续发展。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改革为发展添动能。
三是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助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在科技金融方面,找准服务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大“科创贷”“专利贷”等成熟产品投放力度。在绿色金融方面,加大制造业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支持重点行业减污降碳改造、环保装备更新,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助力生态旅游项目提质升级。在普惠金融方面,推进“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工程,全面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量增、面扩、价降”。在养老金融方面,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升级,加大对银发经济、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支持力度,做好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在数字金融方面,进一步强化数字治理,深化客户画像、精准营销、业务风控等场景应用,加快促进以AI为中心的工作赋能。
为乡村振兴提供
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
——昆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之鑫
作为昆明市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昆明农信坚守定位、支农支小,为实体经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帮助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昆明农信各行社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工作专班,依托云南省“融信服”平台实现与农信社信贷系统无缝直联,上线“鲜花贷”“速易贷”“云岭创业贷”“昆易贷—昆创贷”等50余款信贷产品,选拔45名“金融顾问团成员”参与昆明市金融赋能暖企行动,推动企业端“能贷、易贷”和农信端“敢贷、愿贷”双赢目标实现。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农信社协调工作机制下新增首贷余额22.99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协调工作机制下贷款48.81亿元的47.11%,昆明农信“融信服”平台业务授信金额、实际发放贷款金额在全市金融机构中稳居第一。
另一方面,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名单制企业发展。昆明农信加强对“1+10+3”重点和优势产业全链条金融支持,做深做实“千企万户大走访”,狠抓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措施落实,加大普惠金融供给。推出“科创贷”“科质贷”等产品,灵活优化定价策略,较好解决科创类企业“融资难”,全力推进金融支持名单制企业。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用于支持科创类企业(包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贷款84.39亿元,累计向6148户名单制企业中的2350户提供金融服务,合计授信额度178.27亿元,贷款余额82.81亿元。
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代浪潮中积极作为
——哈尔滨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宋述新
作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哈尔滨银行是中国最早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浪潮中积极作为,充分用好国家惠企政策,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哈尔滨银行专门制定《关于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总、分、支三级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直达基层,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等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为提升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能力,哈尔滨银行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产品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特别是运用数字科技,持续提升小微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针对不同类型、规模、行业的小微企业,哈尔滨银行已累计创新迭代“科新贷、宅易贷、联信贷”等20余款信贷产品。
同时,哈尔滨银行优化审查审批流程,成立小微企业法人业务小组,专门支持小微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利用平行审查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实现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精准投放、高效利用。
2025年,哈尔滨银行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思路和模式,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策略,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以“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信贷可得性,在更多领域、以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