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伍文悄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也是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农行广西桂林分行将人才、费用、科技等各类资源向“三农”、县域倾斜,不断推出新产品服务新农人,贡献新思维找到新出路,支持新能源建设新农村。
推出新产品 服务新农人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廖海颖是龙脊大寨村一位瑶族姑娘,几年前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做起了新农人,在自己家里开办起高端民宿。
“在农行‘民宿贷’的帮助下,我们对民宿内部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廖海颖说,“农行提供的资金支持如及时雨,使得民宿装修升级能够赶在旺季到来之前顺利完成。”
为深入了解客户所思所想、企业急难愁盼,农行桂林分行成立专题调研组,积极探索创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阳朔县、兴安县、资源县等旅游大县,创新推出了“文旅e贷”“民宿贷”等地方特色信贷产品,同时,畅通农户贷款大额用信“快审速批”通道,提供更有质效、更有温度的“三农”金融服务。目前,该分行累计发放贷款约2亿元,支持1000余户新农人回乡办民宿、搞旅游、做电商等,带动1万多名农村青年就业。
贡献新思维 找到新出路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恭城县”)莲花镇独石村村民罗俭悦的加工厂,宽大的厂房里工人(农户)正忙着收购月柿、挑选月柿,机器在飞快运转着包装加工过的月柿。早些年,罗俭悦一直从事月柿种植。近年来,在农行贷款支持下,他转行收购、加工和代销月柿,资产规模较种植月柿扩大了10多倍。
目前,恭城县月柿种植面积达到23万多亩,是全国县域种植柿子面积最大的县,产量约80万吨,年综合产值超70亿元。
近年来,农行桂林分行在积极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转变思路,2024年向农户、工商业者、加工企业、民宿老板、旅游巴士车主等主体发放贷款超1.2亿元,支持优质月柿的种植、加工、生产和销售,以及民宿、旅游、餐饮等农文旅融合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树”状发展。
在金融支持下,恭城县以红岩村为典型代表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就达到8个,树立了恭城月柿主题品牌乡村休闲游。据统计,2024年恭城县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创造旅游经济收入近50亿元。
支持新能源 建设新农村
2019年5月,阳朔遇龙河旅游度假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于该度假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尤其是部分竹筏已呈现老化陈旧,需将竹筏更新换代,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自驾新能源汽车出行,为方便新能源车辆充电,需要扩张充电桩。
农行桂林分行了解到相关公司需求后,高效率审批5760万元贷款支持景区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通勤和出行,支持景区新添置一批竹筏、电动竹筏运输车辆、新能源竹筏自动吊装机以及充电桩等。
此外,该分行又投放贷款3.6亿元支持深能环保公司,支持企业收集遇龙河周边乡村生活、旅游垃圾,进行生物质新能源发电,实现了阳朔县、荔浦市、恭城县、平乐县的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进一步保护遇龙河、漓江沿岸秀丽风貌,促进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农行桂林分行县域贷款余额351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8亿元,较上年增加13亿多元,增长48.75%;乡村振兴贷款余额182亿元,比2024年初增加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