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1月20日 > 总第668期 > A3 > 新闻内容
发展绿色金融 农商银行应探索差异化路线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绿色重点行业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主动对接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清单,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可以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绿色金融领域,国有大行是主力军,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则存在多方面挑战。对此,农商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从内部组织结构、金融供给、协同合作等方面走发展绿色金融的差异化路线。

从内部来看,农商银行应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发展的重点战略中,明确目标,根据当地经济产业特色,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和业务推进计划,并建立高专业度的绿色金融专职团队。规模较大的农商银行可以探索实行单列信贷计划,单配人力财务资源、单独核算考核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绿色金融长效工作机制。

在金融供给方面,农商银行应坚持立足本土、小而美的特色,支持引导本地企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对于规模较小的绿色环保项目,比如秸秆回收、废物回收再利用等行业,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加大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可引入绿色环保标志、环保资质等环保主管部门认可的指标,作为授信依据。对于绿色农业、绿色林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结合行业特点和客户需求,可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在普惠贷款支持下,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同时,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农商银行应加强参与到本地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清洁能源建设等项目上,大胆创新。比如,在浙江丽水,由个人信用积分和个人生态信用信息通过信用评估模型计算出个人“绿谷分”,“绿谷分”评级高的个体就可以申请更高的贷款额度。

在协同合作方面,农商银行应加强区域内合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如优先安排再贷款、降低再贷款利率、实行利息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同时,与生态环境、财政、司法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协同推进区域内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绿色项目资源分配上争取更多资源。另外,也可与绿色产业链企业合作,为其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还可以加强与科研和高校的合作,获取最新的绿色技术并开展绿色金融研究,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助力绿色业务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