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王生毅 俞晓宇
【农村金融时报】
“多亏有海宁农商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才能让我们的研发没了后顾之忧!”在信贷资金到账后,海宁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海宁农商银行全面落实落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走访服务模式。通过走访,海宁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上述企业是一家高科技医药企业,因研制药品需要,暂时出现流动资金短缺问题。面对该企业的信贷需求及目前实际经营状况,海宁农商银行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只用一周时间便为该企业新增授信1000万元。
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海宁农商银行迅速行动,成立工作机制专班,深化“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明确“总行+支行+网点”服务模式,着力解决银行“不敢贷”的问题,破解了小微企业“不肯贷”难题。
“我们还建立‘清单到人—双人走访—指导登记—对接反馈—调查授信’标准化服务流程,从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海宁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为此,海宁农商银行依托数字化网格管理,与镇(街道)协同开展“1+1”摸排,打造数智走访机制,通过移动PAD,开展走访服务活动,提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成效。同时,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细化小微企业服务群体,推出“政保科技贷”“关贸E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以来,截至11月末,海宁农商银行共接收对接清单165户,为清单内有真实融资需求企业发放贷款26户、金额1.53亿元,累计走访企业3167户,拓展首贷户63户、贷款3.25亿元,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