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30日 > 总第665期 > A4 > 新闻内容
福建农信 锚定金融支持实体方向做好“五篇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作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福建农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金融支持实体方向,树牢“利他共生”“普惠共享”理念,持续推动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市场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

八闽大地,山海画廊。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经济金融的活跃之地——福建,有着这样一家百年银行——福建农信,她拥有不一样的“姓农”“姓小”“姓土”的红色农信基因,数十年来不断演绎着一个个“金融为民”的故事;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是锚定金融支持实体方向,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聚势赋能。

为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做精做细“五篇大文章”,这家银行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着力打造共享与普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走好具有农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力科技金融 向“新”提“质”

高质量服务科技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福建农信联社出台行动方案,将科技金融作为全省农信的发力点,出台《福建农信助力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服务模式、产品创新、考核激励、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通过三年行动,建立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创金融体系。

“‘资金链’健康加速了我们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福建省泰宁科宜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新年伊始,为推动科宜光电智慧工厂的升级项目加速落地,泰宁农信联社深入企业进行金融调研,为其量身定制了专属的“技改贷”金融服务方案,高效而迅速地发放了金融贷款,帮助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

完成技改后的科宜光电“蜕变焕新”,在芯取、铣磨、镀膜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和检验设备的精度等级已一跃提升到更高层次,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企业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为我们赢得了更大的市场。”据了解,接到更多订单后,科宜光电高精度光学镜片年产量可达2000万片。

福建农信靠前而为、主动而为,全力支持当地龙头科技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改贷”“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推广力度,积极用好财政贴息政策,依据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优先安排信贷额度,开通授信、放款绿色通道,支持科技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技改有效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坐落于漳州高新区的某机电集团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拥有51项研发专利技术,取得了直流电机、电动推杆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今年,该企业要投建“年产100万套无刷电机生产车间”项目,漳州农商银行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结合该企业多项专利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质,为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方案,第一时间协助企业对接当地工信局、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部门,快速将114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技改贷”资金精准发放到位,及时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一企一策”,精准滴灌。漳州农商银行全方位开展“客户大走访”活动,逐户对接技改清单客户,以“技改贷”为抓手,助力辖内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福建农信联社积极聚焦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风险高、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等特点,持续创新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企业全生命周期贷款产品,完善科创企业产品服务体系,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做优绿色金融 “绘就”生态画卷

高质量服务绿色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模式。福建农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金融创新,深度挖掘本地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将农村“沉睡”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系列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有效解决乡村融资难题,引导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有效解决林农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题,福建农信联社指导支持武平农信联社推出“林票贷”产品,将林业资源转化为可质押的金融资产,还利用林票为林农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解决林业产业生长周期与林农借款资金还款期限不匹配的难题,让农民在不砍树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经济收益。

同时,福建农信联社指导支持永春农信联社积极探索林业资源的市场化路径,配合永春县政府率先推出“绿票”收益凭证。通过创新收益凭证,有效解决了林权流转难、森林资源变现难、集体林质量提高难、林业融资难、森林空间利用难、林下经济发展难等问题。永春“绿票”分为合作经营类、林下经济类和林业碳汇类三种,由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提升森林质量后制发。永春农信联社不仅参与了“绿票”管理办法的制定,同时推出“福林·永绿贷”产品,专门为绿票持有者提供贷款服务。

另外,为解决竹林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福建农信联社指导支持沙县农商银行在沙县区发放全国首批竹票的同时,配套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福竹贷”,赋予“竹票”金融属性,以竹票作为增信依据,帮助持有竹票的村民能够方便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信贷资金,有效解决竹农零散低效经营及资金回笼周期长的难题,充分调动竹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竹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林票贷”“福林·永绿贷”和“福竹贷”产品,福建农信成功帮助农村“沉睡”资源实现了经济价值提升,破解了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截至目前,福建农信的绿色信贷余额666.31亿元,惠及26万农户和企业。

深耕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底气足

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福建农信不断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构建共享与普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汇聚了更加强大的乡村振兴力量,让普惠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首先,加快零售金融业务布局,持续做实信用工程与整村授信工作,探索内部数据挖掘,并引入第三方数据服务,打造福建农信无感授信业务模式。“通过‘整村授信’,村民们发展产业有了充足资金,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南平市政和县星溪乡富美村村民杨明说。

福建农信联社指导政和农信联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整村授信”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招。面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政和农信联社持续推进银村深度合作,推行“整村授信+快e贷”模式,金融助理进村到户把乡村振兴知识、普惠金融政策送到村民家门口,实现乡村金融服务“零距离”。截至2024年9月末,福建农信系统已累计推进整村授信村超11000个,有效个人贷款户数超340万户。

同时,加快新农主体建档评级,推广“福农直通贷”,探索农业设施抵押及特色农产品抵质押贷款产品,实现评级向授信的转换,加大新农主体信贷支持。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创新推广“福农·农田贷”“福农·农机贷”等专项贷款产品,助力推进农田建设和强化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与省林业局联合发文共同推广“福林”金融服务品牌;与省文旅厅联合开展福建农信助推文旅经济发展行动,助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福建农信不断加大小微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贷”“商贸贷”“外贸贷”等政策性贷款投放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政策,发挥央行再贷款资金低成本优势,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申请力度,切实满足民营小微市场主体信贷需求。

另外,福建农信还持续加强金融助理、金融指导员队伍建设,派驻金融助理6360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4833名,推动4472名金融助理受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覆盖全省16779个行政村及社区;还因地制宜打造了232个集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五位一体”的“普惠金融·福农驿站”,让多部门、多站点的乡村振兴政策、资源直达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

布局养老金融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高质量服务养老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福建农信积极助力构建“福见康养”幸福养老体系,聚焦老年客群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提升适老服务专业化、贴心化、数字化、常态化水平,持续构建适老金融服务生态,有效促进养老金融持续升级。

来到漳州农商银行营业部,无障碍通道、业务指示牌等便民爱心设施醒目可见,走进大厅,专为老年客户增设的爱心座椅、轮椅、放大镜、饮水机等助老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在建宁农信联社网点内,为行动不便老人设置的“爱心窗口”,配备老花镜、雨伞、紧急药箱等设施,还专门成立“莲乡金融”志愿服务队,为出行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据介绍,福建农信积极围绕银发客群“适老”“亲老”服务理念,从服务呼叫、适老窗口、日常保健、行动辅助等方面提升适老服务的专业水平,让服务更规范;同时主动融入“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银发经济金融需求摸排,并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积极探索提升银发经济活力,共同推动适老化金融服务发展。

“工作人员不仅帮我换了三代社保卡、登记了变更后的养老金领取账户,还帮我绑定了微信支付,真是太方便了!”虽然初到漳浦农商银行与漳浦县人社局共同建设的社银便民服务站办理社保业务,60多岁的胡大爷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在社银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还是顺利地办好了全部业务。漳浦农商银行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建设,以“数智+服务”建立柜台内外全方位适老支付服务体系。

在福建农信,提高适老智能体验成为辖内农商银行、农信社做好养老金融的一个有力措施,通过提供养老金管理、“数智+服务”适老支付服务体系等方式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莆田农商银行和拱辰街道居委会、专业餐饮服务公司合作打造拱辰社区“长者食堂”,探索打造了全面保障、便捷省心、多元服务的为老助餐新模式;还充分利用长者食堂的软、硬件设施,将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融入长者食堂运营中,打造多元化“长者食堂+”新阵地。

在福建农信,辖内农商银行、农信社积极发挥长期扎根“三农”、老龄客群多的优势,打造社区、乡镇“长者食堂”,融入银发客户养老服务圈,有效满足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养、老有所护”的服务需求。

拥抱数字金融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高质量服务数字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数字化发展大局。近年来,福建农信紧紧把握数字福建建设战略机遇,努力在提升数字化能力上求突破,在丰富数字化工具上见成效,切实提升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水平,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势能转化为福建农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晋江农商银行自主开发上线“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便捷式服务,该平台为客户经理精准营销和高效作业赋能,打造智能营销平台,实现营销清单创建、营销任务指派、营销走访登记、营销进度实时跟进等功能,为“派单”机制提供全流程支撑。

类似晋江农商银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通过加快推进全系统数据治理,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地实施,以客户画像精准化、数据信息清单化、平台建设共享化实现按图索骥、精准服务。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关联,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发掘潜在客户资源,提升了数据使用率,推动基础数据向有效信息转化。

“没想到凭手里的‘小红本’不需要担保就能贷到款,真是太方便了!”永定仙师镇华坊村村民刘某利用股权证书向永定农信联社申请到了一笔5万元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及时解了他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永定农信联社紧抓农村“产改”机遇,主动加强与当地农业农村局沟通协作,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搭建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股权信息查询、股权登记、质押审批等“一站式”办理。

福建农信联社指导永定农信联社等下辖农商银行、农信社在布局数字金融、推广智慧服务、深耕普惠金融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数字金融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另外,福建农信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以“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为突破口,持续探索数字金融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深入理解省市县各级的“党政所需”,积极发掘并主动服务数字乡村建设的“农村所缺”,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多惠及“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福州农信系统积极探索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与政务数据对接,通过建模分析实现数据增信,因地制宜地打造利民惠农的金融产品——“榕易贷”,产品引入省民政厅、法院、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政务公共数据,并融合人行征信、互联网信息、行内数据等多源数据联合建模,创造“客户数据价值”。

把简单和便捷送达客户,把复杂和困难留给金融科技。下一步,福建农信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快项目迭代开发,持续完善和推广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协作,激发政务和金融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