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通讯员 王慧 刘倩倩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东汶上农商银行以金融纽带为依托,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助力汶上县次丘镇闫高庄村依托锦鲤养殖,走出“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之路。
注入金融活水
滋养新农人“锦鲤梦”
走进闫高庄村锦鲤养殖基地,10余个大型鱼池蔚为壮观。基地负责人刘先生作为水库边长大的农村娃,一直有个“养鱼梦”。2015年,在外务工的刘先生返乡准备创业,前期先是采购一批锦鲤鱼苗,盘活村里闲置地做鱼塘,开始在村里养殖锦鲤。
随着这两年乡村观光游走红,观光锦鲤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刘先生决定把池塘翻新后扩大经营规模,再投资扩建3个养殖池,购进一批排水、投饵、增氧等设备。随着项目推进,刘先生的资金越发捉襟见肘。
汶上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营销过程中了解这一情况,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根据养殖基地规模以及资金需求,为刘先生精准匹配“助农养殖贷”,开放绿色放贷通道,不到二天时间便将50万元贷款资金发放到位,解了刘先生燃眉之急。
“有了这笔项目资金,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现在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刘先生高兴地说。
一直以来,汶上农商银行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制定差别化专属金融方案,全力满足辖内农户贷款需求,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费让利、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根据收入特点、资金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客户画像,为客户精准匹配信贷产品,有效满足辖内客户资金需求。
截至目前,汶上农商银行累计投放各类涉农贷款余额78.67亿元,支持农户2.17万户。其中,发放助农养殖类贷款260余户、金额4600余万元。
乘电商“东风”
锦鲤“游进”直播间
“大家好,欢迎来到汶上农商银行助农助企直播间,今天我们在锦鲤养殖基地给各位渔友们逐一介绍几款新培育的锦鲤品种。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火凤凰蝴蝶鲤,大家可以看到它飘逸的鱼尾、鱼鳍以及漂亮的鼻花。”
近日,汶上农商银行在刘先生的锦鲤养殖基地,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惠企直播活动。
这场直播以实时问答、福袋抽奖、幸运观众等形式展现。直播前期,该行工作人员提前对基地锦鲤品种的研究下足了功夫。为增加直播活动吸引力,该行还精心策划“实物福袋”“限时秒杀”等一系列互动环节,直播间参与度热情高涨,直播期间接收锦鲤订单50余单。
“我们养殖基地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从今年4月开始坚持每天3个多小时在抖音、快手、微信轮流直播,每次开播,直播间人数都能达到100人以上,现在粉丝量已达2万多了。”刘先生说。
今年以来,汶上农商银行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模式,从全行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员工组成直播团队,在丰富宣传题材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大胆尝试新媒体宣传与助农活动的结合,通过直播拍卖、在线挑选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农场基地、瓜果大棚等进行助农公益直播,打通种植养殖产品线上销售渠道。该行今年共开展助农直播100余次,助力超过50余家种植户、养殖户的产品“飞”到千家万户。
全方位支持
绘就产业“新图景”
“汶上农商银行不仅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更在各方面给我们提供便捷服务,包括邀请专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上门开通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这不,又刚给我们开了个语音播报的收款码,可方便了。”刘先生高兴地说。
一直以来,汶上农商银行扎实开展“四张清单”营销对接,并依托智慧营销系统,大力开展种养殖户专项营销、村庄社区大走访等活动,收集辖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养殖大户基础经营信息,调查金融服务需求,全力为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纾困解难。实行“一对一”营销服务,积极探索客户金融需求,同时做好客户回访工作,定期收集客户意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如今,闫高庄村的锦鲤产业已初具规模。刘先生的锦鲤养殖基地成为村里的示范点,更成为集观赏鱼养殖、展示、观光、旅游、网络营销于一体的观赏鱼文化产业园,吸引众多周边村民前来观摩学习,尝试锦鲤养殖。锦鲤养殖产业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给养殖户带来丰厚回报,还成了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钱袋子”,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汶上农商银行共为辖内300余户种植、养殖大户举办专题讲座10余场,为种植养殖企业开展上门服务200余次,以实际行动将惠民、利民、便民的金融服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