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23日 > 总第664期 > A6 > 新闻内容
农行杭州分行创新“竹笛贷” 助力“中国竹笛第一村”奏响产业华章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农行杭州分行举办的第三届“百场文化送美丽乡村”活动在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举行。在活动中,农行杭州分行发布创新金融产品“竹笛贷”,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持。

竹笛悠扬 “贷”动传承梦

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杭州竹笛行业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乡村工匠、杭州竹瑞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杰作为首批授信人之一,在活动现场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竹笛贷’和以往的信贷产品比较,利率非常低,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

记者获悉,黄文杰2013年从学校毕业后,选择成为“中泰竹笛”传承人,逐步建立“竹瑞”等一系列笛箫品牌。其创办的杭州竹瑞贸易有限公司年产竹笛3万支左右,2023年产值达到200万元。

随着销量的提高,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必然,但资金短缺的难题待解。农行杭州大禹支行在了解黄文杰的创业故事后,多次上门服务,了解企业需求,结合当地竹笛产业总体发展情况,为其授信“竹笛贷”50万元。

笛声绕梁 振兴乡村

紫荆村竹笛制作历史悠久,匠人技艺精湛,有“中国竹笛第一村”美誉。村内种植苦竹林2.8万亩,翠竹环绕、清风悠扬。苦竹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竹节长,用一节竹节就可以作为笛子,而且音准表现佳。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村内集聚了160多家竹笛加工企业,近两年全村年销售竹笛超450万支,竹笛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5亿元,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紫荆村因竹笛闻名,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竹笛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瓶颈。为助力竹笛产业行稳致远,农行杭州分行深入调研,创新推出了“竹笛贷”产品,紫荆村苦竹种植户、采购加工户、竹笛批发零售客群,都可申请“竹笛贷”。

农行杭州大禹支行行长谢俊向记者介绍称:“‘竹笛贷’以信用为担保,线上即可申请,最快当天就能自动用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可以高效解决竹笛作坊和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此外,农行还携手当地政府与行业协会,为这些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培训与市场推广支持,全方位助力竹笛产业发展。

(通讯员肖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