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23日 > 总第664期 > A3 > 新闻内容
在清晰指引下 2025年保险业具体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受访专家看来,保险业应围绕此次会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标引领,强化系统思维,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发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长期向好。

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能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建议,保险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提升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加强农业风险减量服务,通过投入防灾减损资金和科技手段,提前预警和干预灾害,减少损失,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继续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为农民提供价格风险保障,稳定农民收入,同时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提高农业保险的效率和效果。”李文中表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则认为,保险业要通过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房屋保险等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

“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健全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安排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保费补贴。加快发展责任保险。加强责任保险领域法制建设,加快发展各类雇主、公众、产品、职业等责任保险,满足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保障需求,支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建立房屋保险体系。针对老旧住房比例持续增长、风险隐患不断增多的问题,通过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郑伟表示。

提升服务民生保障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文中建议,保险业可开发设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专属保险产品,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职业伤害和健康保障,推动新型产业发展。保险业还可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支持保险机构加强与政府和社区合作,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简单诊疗和护理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郑伟看来,保险业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普惠保险等方面大有可为。

对此,郑伟建议,大力发展商保年金。发挥商保年金跨期支付、保值增值、年金化领取等作用,为群众提供长期稳健的财富积累和持续稳定的养老金收入,有效满足老龄阶段财务收支匹配的保障需求;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丰富保险给付和服务方式,助力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健康保险。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产品形式,扩大医疗“三新”(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健全普惠保险体系。扩大保险服务区域、领域和群体,更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群体保险需求,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

针对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郑伟认为,保险业要通过科技保险、绿色保险等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