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23日 > 总第664期 > A3 > 新闻内容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再迎利好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用重大。”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时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政策效果正发挥积极作用。今年前10个月,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3%,比进出口总额增速高4.1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积极因素持续增多。我国金融业积极作为,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取得良好成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79.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加速释放,比如,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网络零售增长明显加快。

谈及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应构建和完善针对民营企业的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民营企业信用基础水平。同时,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基础管理素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介绍,下一步需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和创新金融服务,如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打开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