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浙江被称为“非遗大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浙江持续锚定“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目标,深入推进非遗传承创新,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赓续文脉,金融大有可为。农行浙江省分行秉持着深耕本土、服务民生的初心,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供给,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浙”片田野上,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一朵花”开百村兴
金融活水引蝶来
进入11月份,在浙江桐乡的旷野上,杭白菊迎风绽放,菊农们开启了忙碌的采摘,农行人的金融服务也送到了田间,织就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秋日画卷。
桐乡种植菊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2012年,杭白菊传统加工技术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养菊新农接过了父辈手中旗帜,踏上了传承与发扬的道路。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亟须资金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农行嘉兴桐乡支行伸出援手,为菊农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菊二代”新农人缪悦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22年,借助农行嘉兴桐乡支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100万元,他采购了一批先进的设备,搭建了数字灌溉、生物杀虫、实时监测等系统,实现了生产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提高了杭白菊的质量,北美、欧洲的订单纷至沓来,杭白菊的清香飘向了海外。
目前,桐乡种植杭白菊面积稳定在4万余亩,占全国白菊花类总面积的60%,干花总产量5000余吨。如此大的体量,使得每到花季杭白菊企业都面临着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每天都会有菊农来工厂出售当天采摘的菊花,基本都是现款现结,所以资金需求特别大。”农行嘉兴桐乡支行工作人员说。
“有了农行现金的支持,这两年我们通过向农户采购,把杭白菊的收益最大化分享给农户。”缪悦啸说。据统计,缪悦啸经营的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在2023年以“企业+农户”合作抱团的模式,带动8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为更好助力杭白菊传统加工非遗技艺传承,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农行嘉兴桐乡支行通过“整村推进”模式,送金融服务进村入户,积极对接产业集群,从贷给村集体,到贷给乡村振兴带头人,再到精准扶持、连环出招,着力解决菊农菊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统计,截至10月末,农行嘉兴桐乡支行支持杭白菊产业贷款超9000万元。
老味道新思路
农副产品迸发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承载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一方富民产业。有了农行的金融赋能,相关产业的腾飞和百姓增收,也成为新时代人文经济的一抹鲜亮色彩。萧山萝卜干就是在金融一路扶持下发展成现代产业的代表。
萧山萝卜干作为萧山的“金名片”,已经有130余年的传承发展历史。杭州萧山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党山酱萃”)创始人马国荣在1996年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束了坛装萝卜干的历史,研制出小包装萝卜干,提高了萧山萝卜干的附加值,开创了萧山萝卜干生产销售的新纪元。
然而,销路打开,产量没有跟上,苦于资金有限,无法扩大生产。彼时,农行萧山瓜沥支行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发放1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有了农行支持,马国荣得以研发萝卜干的深加工,并改造和升级产品包装。
随着萧山萝卜干的推广,也产生了无序的市场竞争,萝卜干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萧山萝卜干”的品牌形象。马国荣感觉到萧山萝卜干传统手艺正面临失传,于是创建了杭州萧山党山萝卜干专业合作社,带领多个乡镇农户种植正宗“一刀种”萝卜。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因自有资金少,垫付资金量大,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农行萧山分行再次与马国荣取得联系,并为他发放了500万元贷款。在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农行萧山分行也及时为加入合作社种植萝卜的农户们提供金融支持。种下去的种子逐渐成长,结出硕果。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已累计对接1000多名农户,涉及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创收5000余万元。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农行萧山分行为党山酱萃发放了超3000万元的贷款。如今,党山酱萃已成长为占地18000平方米的浙江省老字号品牌、萧山萝卜干的龙头企业,马国荣也被评为萧山萝卜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党山酱萃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也为萧山萝卜干行业树立了标杆。
在这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浪潮中,另一位萧山萝卜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王跃泉,同样在金融的助力下,迈出了创新发展的步伐。他带领祖上创立的“王泰和土产商店”(以下简称“王泰和”),踏上了电商的快车道,意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家族的辉煌。然而,在转型的征途上,资金短缺成为了一道亟待跨越的障碍。关键时刻,农行萧山分行180万元信用贷款,圆了“王泰和”的电商梦想。
接下来,王跃泉打算建立萧山萝卜干非遗展陈馆、百年“王泰和”传承新车间,将产业链延伸到文旅结合领域,进一步发掘地理标志的价值,带动当地萝卜干产业发展。
从经济作物到文化符号,农行始终助力萧山萝卜干及其产业的发展,截至10月末,农行萧山分行为萧山萝卜干企业整体授信已超6000万元。
守护麻饼蒸蒸日上
芳香传遍万家
衢州麻饼生产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以前,以其独特的双面上麻技艺和白炭炉烘烤工艺而闻名。麻饼制作从原料加工,到调皮、调馅成型,再到飞饼、上麻、炭烤,光工艺就有100多道,其中上麻技艺是麻饼制作的关键工序。
“上麻要一气呵成,手不能接触饼,这是古人的智慧,具有表演性质,还能让老百姓享受视觉体验。”邵永丰麻饼第四代传人徐成正说。
2021年,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担负着品牌发展的重任,徐成正深知老字号需要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扩大产能、更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徐成正四处奔波之际,农行衢州兴柯支行通过几番考察,看到了邵永丰背后满满的诚意与坚守。虽然有不确定因素,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金名片、老字号……冲着满墙的荣誉称号,农行仅用一周时间就为其发放了普惠小微贷款940万元,还提供了最优惠的利率,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随着麻饼产业蒸蒸日上,芝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衢州石梁镇,农户郑师傅种植芝麻和油菜十多年,种植规模比较小。鉴于这几年芝麻销路不错,他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念头,当地农行为他提供了30万元贷款。有了资金,郑师傅扩大了规模,用上全自动的施肥、翻耕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种完芝麻再种油菜,一年里土地不会荒掉,形成良性循环。”郑师傅说。
如今,衢州已经从一个村种芝麻,渐渐辐射到十几个村家家户户都种芝麻。一家麻饼企业,带动好几个村镇的就业和创收。
麻饼虽“小”,最显滋味和烟火气;麻饼技艺的代代相传,也需要金融保障。近年来,农行衢州分行通过“乡村振兴工匠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助力企业和个人传承传统技艺。在金融力量相伴下,一批批像衢州麻饼这样的老字号企业得以守正创新,芳香传遍万家。
助推古树结“金果”
香榧林馥郁万里
香榧,一个传承千年的传奇。在绍兴会稽山上,生长着一片片茂密的香榧林。古老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千年香榧树,结出致富“金果”。农行绍兴诸暨市支行通过信贷支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为香榧种植户及产业相关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助力当地香榧产业的发展,让这古老的非遗文化持续福泽一方。
绍兴诸暨枫桥镇村民冯军承包了50亩山林,用来专业种植香榧。每年采摘季,虽是收获的季节,但冯军等香榧种植户们要面临香榧采摘、生产的人工费、设备费等众多支出。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融资难成了他们共同的困境。
农行绍兴诸暨市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上级行及担保公司协商,采用“农房抵押+担保公司保证”组合担保的方式,为他们解决这一困境。
而在不远处的会稽山麓稽东镇龙西村内,香榧种植专业户黄观松也因农行绍兴柯桥支行的帮助而喜笑颜开。“七八年前,我刚开始扩大香榧基地规模,资金比较短缺,是农行伸出了援助之手。”黄观松表示,每年资金空窗期,他都在农行绍兴柯桥支行贷款,且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心无旁骛的潜心钻研下,黄观松开发出了象牙榧、珍珠榧等差异化产品和香榧油、香榧酒等香榧衍生品,打开了销售渠道,他带动周边农户一同种植、收购香榧,传承非遗技艺,扩大香榧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魅力。
截至10月末,农行绍兴分行已为香榧产业提供信贷支持超8800万元,以金融活水润泽苍翠榧林,这片古老的香榧林将馥郁万里。
匠心酿造好味道
乡村文化新又兴
在丽水,有一种味道穿越百年时光,依旧醇厚诱人。这便是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跃”牌酱油,一个承载着无数人味觉记忆与情感联结的老字号品牌。农行丽水莲都支行与这“老味道”,共同书写了一段匠心传承与金融赋能的动人故事。
鱼跃酿造技艺源远流长,其前身是创办于民国八年的德生酱园,至今已有105年历史。每一滴鱼跃酱油,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历经选豆、浸豆、蒸熟、摊凉、制曲、晾晒、杀菌等十几道工序,方能成就其独特风味。
然而,好味道并非总能换来好市场。过去,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鱼跃酱油的销售一度陷入困境。农行丽水莲都支行深入调研,了解鱼跃酱油的发展需求后,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从最初的贷款支持,到后来匹配抵押e贷、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政策,农行一路陪伴鱼跃酱油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今年10月末,该支行为企业提供了990万元的无还本续贷支持。
在农行的金融支持下,鱼跃酱油不仅成功扩大了产能,还打造了集生产、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鱼跃1919文化产业园。产业园的建成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传承发展传统酿造技艺,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止于打造文旅场景。鱼跃酱油积极钻研新技术,助力丽水柑橘产业、处州白莲产业深加工,研发绿谷琼液白酒、桔醋、铁强化酱油、橘子果醋等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鱼跃酱油的产品线,还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企业每年能帮助周边农户解决100多吨的农作物销售,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的道路不仅是让农户们富起来,还要注重周边环境好起来。湖州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村民们用亲身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踏入东衡村,映入眼帘的是山水如画,粉墙黛瓦。这里是“孟頫故里”“钢琴之乡”,也是占全国钢琴产量七分之一的“洛舍钢琴”发源地。然而,这座村庄在16年前还是灰尘漫天的开矿村。如今,它已一跃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
2009年,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东衡村果断关停全部矿山,走上了转型之路。这一决定虽然艰难,但却为村庄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转型过程中,农行湖州德清支行发放了3.1亿元绿色贷款,支持东衡村的环境改造和村庄建设。这些资金如同甘霖般滋润着这片土地,让东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农行湖州分行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成立了金融服务先锋队,主动走访钢琴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针对企业资金难题,推出“惠农e贷+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等金融产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在农行的支持下,东衡村成功建设了680亩钢琴众创园,吸引了40多家钢琴制造及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钢琴产业链。依托钢琴产业优势,东衡村还建设了文化设施,成功获评3A级景区村。
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农行的金融活水灌溉,如今,东衡村已成为一个集钢琴制造、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村庄,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古典钢琴的琴音,不断在东衡村的青砖白瓦之内与水乡方言和鸣,奏响一首首乡村振兴的“共富曲”。
未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将继续深化与浙江各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同时,该行还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共筑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照片由农行浙江省分行提供
农行湖州德清支行金融支持东衡村建设
农行嘉兴分行客户经理走访了解杭白菊生长情况
农行衢州兴柯支行客户经理到邵永丰成正麻饼销售门店了解销售情况
农行绍兴诸暨市支行工作人员与种植户查看香榧生长情况
农行丽水莲都支行客户经理到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