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2月02日 > 总第661期 > B3 > 新闻内容
安徽利辛农商银行 深耕普惠金融 支持菇农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初冬时节,一场冬雨带来寒意。安徽省利辛县中疃镇村民黄兴强的蘑菇大棚里却暖意融融,排列整齐的菌棒呈横平竖直状,电子定时洒水器正在向蘑菇洒水,细密的水珠均匀地洒在菌棒上,一丛丛肉质肥厚的蘑菇争相生长,浓浓的菌香扑鼻而来。来回穿梭的工人们戴着手套,忙碌地采摘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我最新引进的菌种,经过试种,在农研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已经确定了适合蘑菇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现在到了采摘的季节。”黄兴强指着茁壮成长的蘑菇高兴地说,“这些蘑菇已经被客户订完了,每斤的批发价大约4.5元,效益很可观。下一步,我还想再建10个大棚,资金问题还希望咱农商银行能多帮忙啊。”

作为利辛农商银行专为菌菇种植产业创新信贷产品“金农菌菇贷”的受惠农户,黄兴强切身感受到了农商银行贴心为农服务的真情。“2023年刚创业的时候,我手里钱不够,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但还是有不小的缺口。”黄兴强感慨地说,“那时候是真着急,要说还是咱农商行给力,15万元的贷款主动送上门,真是雪中送炭啊。”

黄兴强所说的15万元贷款是利辛农商银行通过“金融五进大走访”活动摸排到需求农户后,上门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发放的特色信贷产品。“这个贷款产品真是太给力了,特别适合我们蘑菇种植产业周期性强、短期用款额度大却无抵押担保的融资现状,有了这15万元,我不但渡过了难关,而且还有余力去考虑引进更优质的菌种,实现更长远的发展。”黄兴强说。

正是在利辛农商银行的支持下,短短两年时间里,黄兴强的蘑菇种植不但走上了正常轨道,而且他还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了种植思路,实现了蘑菇种植产量的跃升。在他每一次种植品种改良的道路上,都离不开利辛农商银行的支持。“特别感谢农商银行让我有了发展的底气。现在我种的蘑菇选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麦麸、豆粕等做基质,并改变了原先使用发酵料制作菌棒的模式,使用熟料发酵。玉米芯经过粉碎后添加水和辅料,发酵后进行塑料袋栽培,40天左右就可进入采摘期。改良后的菌棒接种成功率高、固型好,品质更优,产量也更高,特别受市场欢迎。”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黄兴强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少受到村里叔叔婶婶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着带大家一起过好日子。”黄兴强高兴地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现在愿意种植蘑菇的村民有6户,年龄较大的村民也在他的蘑菇大棚里做蘑菇采摘等工作,月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左右。

利辛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该行充分践行支农本土银行的担当,认真谋划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举措,针对蘑菇、食用菌等菌菇种植特色产业,创新“金农菌菇贷”,并结合该行独创的大数据普惠信贷产品“金农快易贷”“金农信用贷”,为有需求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提供信贷支持、转账结算等服务,同时借助安徽农金手机银行、利辛农商银行微信客户端等便捷工具,全力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利辛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35.21亿元,较年初增加14亿元,同比增长13.64%。其中,已累计为农户、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特色产业种植主体发放各类专项贷款1.16亿元,有力地担当起县域经济金融主力军的责任。

(通讯员李晓刚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