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近年来,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福建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为牵引,坚持创新引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打造“全产业链、全客群、全场景”涉农服务模式,获评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截至目前,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近1300亿元,助力福建加速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践行“大食物观”
“链”动特色农业
金秋浦城,风吹稻香,在南平市浦城县富岭村的粮农刘军,正在自家430亩的农田基地收割稻谷,迎接又一季的丰收。
丰收喜悦的背后,是建行福建省分行因地制宜支持粮食产业的创新实践,通过广泛调研创新推出“浦城粮农贷”等特色普惠贷款,帮助像刘军一样的农户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今年4月,公司再次中标荔城区应急储备大米采购项目,原粮采购、加工生产、代储代轮换等需要大笔资金,还好有建行的备用金。”莆田市长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俊杰介绍,作为福建省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公司每日可加工大米640吨以上,建行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次粮食收购,建行又第一时间提供1000万元信贷资金,保障公司粮食收购。
守护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从创新“农机贷”“裕农快贷”“高标准农田贷”等特色产品,服务宁德古田菌菇、福州连江水产等94个特色产业客群,到匹配专项支持政策,支持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支持粮食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从响应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深化圣龙集团、天马科技等种业振兴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保障企业技术攻关,到组建“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做好重要农时金融服务,建行福建省分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围绕福建特色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适配优化金融供给,创新金融产品,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注入建行动力。
融入“山海协作”
助力农民增收
“没想到凭借林权交易订单也可以贷款,办理手续简单,速度还快,建行这个产品很适合我们。”收到95万元的“林易贷”,福建省三明市浩森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起财不禁点赞。
三明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也是福建“绿盈乡村”政策的综合试点市。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及管理服务平台”林权交易数据增信,通过“人工审批+自动化审批”双线模式,为林业产业小微企业定制纯信用贷款产品“林易贷”,助解林权评估难,变现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深化平台助农,与省农业农村厅深化合作,承建福建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联通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农村土地承包数据、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数据及相关金融、保险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登记、挂牌上网、在线竞价、资金交易、权属抵押等“一站式”在线交易服务,累计交易3830宗、成交金额42亿元,助力农村产权进入市场、阳光交易。
“绿色是福建的底色,深化山海协作,用好用足山海资源,是破题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结合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场景,开展特色客群的专项研究,将福山、福水等生态产品作为“增信”要素,创新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碳汇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等生态价值转化类贷款产品,让更多的涉农主体共享“绿色红利”。
畅通“民生工程”
加速乡村建设
从民生水利到交通路网,随着乡村建设的进度的加快,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美景正在八闽大地徐徐展开。
坐落于福建东南一隅的漳州东山县,是谷文昌先进事迹的发祥地,这里三面环海,天蓝水碧,沙白林绿,让人想象不到这里曾长期面临“吃水用水难”。
“过去靠天吃水用水,现在从‘龙潭’引调水,加上水库扩容,让全县用上了放心水、稳定水,这背后离不开建行的资金保障。”福建水投集团东山龙潭引调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岛上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东山县岛外饮水第二水源工程正式投建。工程从诏安县龙潭水库调水至东山县红旗水库,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建设银行漳州东山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提供信贷资金超2亿元,助力“龙潭水”流入千万家。
这是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深入福建特色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建行福建省分行发挥基础建设服务优势,支持靖永高速、龙厦铁路、赣龙铁路等城乡路网的相连,服务莆田市秀屿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PPP项目、泉州白濑水利工程等民生工程,助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同时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下沉”“返乡”,线上推广“裕农通”App,线下开展“银村共建”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智惠农”培训,近三年累计向“三下乡”、联系帮扶等项目注入资金291万元。
左:建行福州闽清支行走访闽清橄榄种植户
右:在福州连江某鲍鱼养殖基地,建行福州城东支行普惠金融服务队了解贷后养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