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1月11日 > 总第658期 > B4 > 新闻内容
山西壶关农商银行 赋能“庭院经济”打造“七彩村庄”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省壶关县南平头坞村坚持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同频共振,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依托资源禀赋、借助金融力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走在南平头坞村的小路上,仿佛步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村民将错落有致的民房粉刷成五颜六色,路边墙壁绘满艺术壁画,在村民们的努力下,原先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七彩村庄”,这里也成为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沿线一个新的旅游亮点。

伴随着旅游经济的消费升级,村子里的农家小院纷纷向高端民宿转型,越来越多简易平房的农家小院向洋房小楼的高端民宿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紧张始终是困扰很多村民的难题,山西壶关农商银行积极作为,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对于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该村村民李杰感受颇深。“十多年了,每逢发展机遇,资金难题总是绕不过去的坎。幸亏是壶关农商银行多年来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我的经营规模才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生意才能一直红红火火。”李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当年为了尽快升级改造民宿,他拿着不到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动工改造老庭院,到了装修阶段却出现缺少资金的问题。

升级民宿的整体改造成本需要300多万元,仅装修成本就超过70%,而高端装修风格是当下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一点都不能含糊。

正当他发愁时,恰逢壶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宣传信贷政策,在详细了解他的实际需求,并进行风控分析后,该行迅速为其办理了200万元“金壶民宿贷”,解了他的资金难题。

李杰欣慰地说:“我的民宿客群以年轻人为主,外地游客占比达到六成。旺季时每个月的销售额基本都在20万元左右,这都得益于农商行的信贷支持。”

壶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积极响应“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中“沉睡”老宅焕发更大的经济活力,今年以来,壶关农商银行推出“创业贷”“农担贷”“民宿贷”等拳头产品,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各乡镇产业特色,与辖内乡镇党委、村委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客户经理走村入户调研客户资金需求、宣传相关金融政策、积极推广信贷产品,引导农户合理利用信贷资金为脱贫致富“造血”。

壶关农商银行开展“百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抽调党员骨干、客户经理组成小分队,深入乡村一线,与村党支部紧密合作,召开整村授信座谈会,宣传整村授信政策,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工作人员逐户走访,通过关键人“背靠背”评议,详细了解农户家庭情况、收入来源、资产负债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对辖内279个行政村,8.86万农户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为信用良好的农户提供合理的授信额度。

同时,壶关农商银行优化授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授信效率,共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建档63014户,评定信用村85个。其中,评定信用户15324户、授信14403户、金额17697万元。在完成农户信用评定的基础上,统一信用村、信用乡评定标准,对于信用户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村、信用村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乡,经过当地政府、人民银行等单位认可,分别授予信用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称号,并统一授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