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通兴粮油贸易有限公司门前,满载玉米的车辆正在排队等待入库。
“秋粮收获之后,每天清晨开始,就有售粮的货车过来。今年通辽市的玉米产量大约在900万吨,农发行为我们公司审批贷款资金8.5亿元,公司计划收购80万吨,确保‘钱等粮’,保证农民当天拿到售粮款。”该公司负责人袁海清向记者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第六大粮食主产区。当前,随着秋季粮食的丰收,内蒙古地区的秋粮收购工作已全面展开。
为全力支持辖内秋粮收购工作,农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坚决扛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现已备足150亿元信贷资金,较上年增加51亿元,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截至目前,该分行共认定辖内具备2024年度秋粮收购贷款资格的企业150家。
该分行全力支持各级储备收储任务落实,同时,以大型涉粮央企、改制国有粮企、优质民营企业为抓手,积极支持市场化粮食收购。另外,该分行还积极搭建内蒙古—福建产销协作平台,为区内粮食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记者获悉,从2016年开始,农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就在系统内率先建立起由政府适当出资,引导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缴存于农发行账户,专项用于防范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的基金。同时,针对不同经营主体、不同经营模式,推行多样化贷款支持模式,切实解决粮食收储市场“有人收、有钱收、有仓收”问题。
“根据今年秋粮市场形势,我们提前开展秋收工作调研、督促企业备足仓容规模。”据农发行通辽市分行副行长白丽洁介绍,针对秋粮收购资金需求旺、周转快、时间紧的特点,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信贷前中后台协同配合,优先保障秋粮收购资金贷款调查审批,第一时间投放收购资金贷款。同时,提前做好网银、手机银行、银企直连等各类科技系统运维管理,确保“7×24”小时提供秋粮收购资金结算服务,保证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通讯员李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