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28日 > 总第656期 > A4 > 新闻内容
探索土地资源、空气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融资多样化创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访浙江景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子军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自治县,也是中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曾经,景宁因地理等因素经济欠发达,如今,景宁县GDP已突破百亿元。

在支持景宁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浙江景宁农商银行在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背景下,探索多项普惠金融模式支持乡村振兴,多项改革案例率全国之先。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发放涉农贷款2.83万笔、贷款余额51.32亿元。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农商银行如何支持乡村振兴与浙江景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子军进行了访谈。

记者:贵行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创新和特色服务?

王子军:我行积极对接乡村振兴重点企业培育池企业,设立山区26县专项信贷资金10亿元,制定纾困帮扶四大方面和20条工作举措,推出小微“专新贷”“园区贷”“余值贷”等金融产品。

在绿色金融方面,发放全国首笔“生态产品抵质押贷”,建立全国首个“两山”转化金融服务站,全市率先试点推出“绿谷普惠贷”,发放全市首笔“取水贷”和国家公园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质押融资强基试点贷款,助推生态产业发展。

在普惠金融方面,首创“政银保”低收入农户小额扶贫贷款模式,首批被省政府列入“扩中提低”项目,推出5款共富系列产品,发放扩中贷款1.96亿元,为扩中家庭减费让利527.17万元。同时,对产业农合联等授信7亿元,量身定制“景宁600精品畲农贷”,加大支持农业区域品牌、农业产业链发展。

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构建“金融+政务”特色应用场景,实现109项政务服务网点代办全覆盖,去年至今网点代办2.6万笔,成为丽水市首家全国“社银通”标准化服务试点合作银行;成功落地丽水市首家非税电子缴款微信渠道代收业务,并率先试点“医保刷脸支付”“政电银一体”,支持政务服务便利化增值化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记者:贵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拥有多项创新,如何确保绿色金融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

王子军:目前,我行绿色金融产品包括林权、房权、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生态产品抵质押贷、取水贷、绿谷普惠贷等。截至9月末,我行发放绿色生态类产品1.48万笔、余额15.62亿元。

确保绿色金融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首先要完善机制,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构建深度沟通合作桥梁。其次健全队伍,建立“金融帮帮团”队伍,在产品推出前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最后创新实践,先试先行推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比如“取水贷”产品的推出,就是先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我行联合6家单位出台支持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方案,以文件形式明确“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与景宁县水利局、小水电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了解县域内小水电企业发展状况。同时,建立“金融帮帮团”队伍,开展全覆盖“水资源”大走访,累计召开座谈会16次,县域152家小水电企业走访全覆盖。与县水利局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座谈研究等方式进行可行性论证,共同出台《景宁县取水许可权质押贷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最终发放丽水市首笔贷款800万元。

记者:丽水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已两年,您认为接下来的发展还有哪些挑战和困境?贵行将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支持乡村振兴?

王子军:一是如何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农商银行许多网点和机具设立在偏远地区,但随着农村人口向外搬迁、产业向外转移,导致农村网点客流量和业务笔数较少,营业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经营效率较低,对持续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是农村产权抵质押资产评估和处置难。建议金融机构持续强化管理、服务、科技创新,探索可持续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加强前期调查分析,完善产品设计,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另外,强化与监管部门良性互动,依托监管优势,优化整合产权交易所资源,建立专业评估团队,助力农村产权收储和农村资产处置。

下一步,我行将更全面深入支持以绿水青山为基础、以全方位成体系的普惠金融服务为载体、以转化增值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探索土地资源、空气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融资多样化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商经验,助推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与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机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