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惠安农信联社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精准化市场服务战略, 着力推进制度优化、政策协同和产品创新,以“五个聚焦”深耕“五篇大文章”,加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 聚焦“强链补链”,写好科技金融“专业”大文章
推动科技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机制,进一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新科技企业自立自强、扩产增产。
一是推广“政策+”业务。针对初创期企业,充分运用专项风险补偿资金,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其他配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至8月末,已投放科技贷7415万元(排名全省农信系统第5位)。
二是推广“知识产权+”模式。针对成长、成熟期企业,给予其抵押快贷支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转化运用工作成效,发挥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贷款等信贷金融产品,促进科技企业“知产”变“资产”,至8月末,已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35亿元。
三是优化“平台+”服务。持续加强与当地科技、工信、财政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发挥“金服云”“信易贷”“银税互动”“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及时获取工商、社保、税务、海关、水电等信息,了解产业政策、项目动态、企业经营情况,解决与科技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银企对接精准性,至8月末,已办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1100万元(排名全省农信系统第11位)。
二、 聚焦“产业升级”,写好绿色金融“低碳”大文章
提升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绿色金融融资需求保障结构,推动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有机融合,激发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支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深入贯彻全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方案精神,以县实施农业产业增产增效行动为指引,主动对接辖内“一心两区”现代蔬菜全产业链、“省级蔬菜产业”智慧农业产业带、“胡萝卜+紫苏+辣椒+X”融合产业带建设工作,持续加大对农田环境修复、绿色有机农业、绿色化肥、绿色无公害处理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向“规模发展快、产业效益好、链条延伸长”的目标方向迈进,至8月末,已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企业授信1.96亿元,全年增幅32.69%。二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支持涂料、家具、印刷、橡胶制品等高碳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为其提供在技术升级、节能改造、效率提升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支持当地绿色建筑发展,助力推广低碳、绿色、环保的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不断扩大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绿色建材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升级发展,至8月末,累计发放绿色金融贷款6.17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增幅31.04%。
三、 聚焦“扩面提质”,写好普惠金融“精准”大文章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在“扩圈”上下功夫,通过整合金融服务要素整合,统筹优化各项资源,有效服务“农户圈”“商户圈”“企业圈”和“产业圈”,推动普惠金融工作提质扩面增效。
一是深挖“农户圈”,深化“整村授信”。与辖内16个乡镇党委联合召开深化“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助力乡村振兴暨整村授信推进会,实现“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工作“全域全覆盖”,并持续开展整村授信“三三评议”工作,目前已完成对全辖首批71个试点村白名单客户的“三三评议”评审验收,涉及超1.1万位村民,预授信额度超6亿元。
二是深挖“商户圈”,构建“生态闭环”。创新“党建+邻里中心+特色商圈”服务模式,联合辖内各乡镇近千家商户,开展“邻里生活·乐购”系列促消费活动,创新推出“邻里生活卡(信用卡)”,将业务营销嵌入到高频次的生活消费场景中,串珠成线、构点成面,实现“为客户带来便利、为商户带来客流、为银行带来发展”三方共赢,至8月末,全辖本地商户联盟共有2746家商户实现常态化入驻,转化高质量商户超2300家,新增办理普卡3724张,授信超7600万元。
三是深挖“企业圈”,开展“网格走访”。组建百余名“农信骑手”,设立“红、黄、灰”榜营销督导机制,常态化开展市场主体网格式走访工作;成立惠安、台商和惠西三个微贷中心,集中资源服务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主动靠前服务当地标准化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开发项目,逐园逐企对接收集园区项目建设、入驻企业资金需求情况,面向购买工业厂房的企业,营销专属创新信贷产品“福工·厂房易贷”,有效满足园区企业“落地安家”需求,至8月末,已累计发放“福工·厂房易贷”29笔,金额1.87亿元;市场主体网格化走访累计4.38万户,转化授信超10亿元。
四是深挖“产业圈”,加强“龙头带动”。惠安校服产业近三年年均产值250亿元,约占全国校服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惠安的又一张炙手可热的金名片。我社主动融入惠安县“党建+”邻里中心“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及校服基地产业园建设,联合螺阳镇党委、惠安校服协会打造全市首家“党建+金融+门口校服”主题银行,为校园服饰装备行业协会授信20亿元的同时,还为中国校服基地产业园厂房按揭合作项目准入授信2亿元,不断推动“产业经济”实现蝶变式发展,促进产业链式成群、企业汇聚成林,至8月末,已为校服产业相关经营主体授信超1.4亿元。
四、 聚焦“门口服务”,写好养老金融“暖心”大文章
聚焦养老金融服务短板,加大资源投入、加强调研分析、优化工作方式、调优金融服务供给结构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暖心高效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老年人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提升网点适老服务能力。结合农信客群特点,强化全辖42个网点服务能力,在保留纸质存折、存单等传统服务方式基础上,通过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合理布设服务窗口、优化叫号机设置、加强现场引导分流、适时增补服务人员等手段,持续提升老年人客群服务便利。备足各券别小面额人民币现金,设置小面额人民币及残损币兑换绿色通道,配齐配足“零钱包”数量,优先为老年客户办理“零钱包”业务,做到即来即兑、有效满足老年客户多样化的现金需求。
二是做好养老金融宣教推广。充分发挥福农驿站在便民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领取、缴存社保金、助农存款、缴纳水电费、通讯费等基础服务,根据实际配套适老宣传普及、应急充电、爱心药箱等便民设施,让福农驿站成为老年人“户外港湾”。结合举办沙龙、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线上宣传等方式,结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等多形式开展消费者宣教活动,提高老年客户反诈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五、 聚焦“科技赋能”,写好数字金融“创新”大文章
主动发掘客户需求,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完善线上产品体系,丰富政务、缴费、文旅等便民应用场景,推动数实深化融合和创新发展。
一是强化数字价值转化和产品创新。以省联社泉州办事处牵头成立“科创中心”为契机,持续加大与数据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交流协作,充分挖掘大数据融合价值,依托“泉数贷”“泉数·易企贷”拓宽线上进件获客渠道,满足客户个性化信贷需求,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配置,至8月末,共办理“泉数贷”“泉数·易企贷”1749户、金额2.57亿元。上线收单业务进件平台,应用电子验签、人脸识别、无纸化合同等技术,大幅减轻客户经理工作量,实现一趟全流程办结,提高商户进件拓展效率,至8月末,已通过该系统完成商户新增进件5146户。开发社保卡线上进件系统,通过进一步优化线上进件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客户社保卡全流程无纸化申请,极大简化柜台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发卡速度,至8月末,累计通过该系统进件社保卡16.69万张。
二是构建数字运营模型和管理机制。强化数字化风控平台应用,充分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平台”风险预警作用,基于风险数据集市,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类别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完善自主开发的“大额往账审批系统”“网点挂账短信推送系统”,在业务审批系统中补充加入“柜面业务信息维护”模块,实现线上实时审批、挂账情况自动推送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运营工作效率。根据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开发并上线“电子存档系统”,着重解决网点电子发票、电子验印记录、冠字号记录等电子档案存储难题,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上线反洗钱辅助系统,辅助数据治理、加强可疑案例甄别、减轻反洗钱工作量、提高反洗钱工作质量及数据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