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21日 > 总第655期 > A1 > 新闻内容
“服务不减、价格更优”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小微企业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小微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持续(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优化对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围绕助企帮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旨在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优化营商环境,畅通融资渠道,力争做到服务不减、价格更优。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透露了一组金融相关的数据:从总量上看,供给规模稳步增长。截至今年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2.02万亿元,同比增长8.5%;保险公司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提供各类融资支持28.8万亿元。从结构上看,相关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6.1%,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9%。从价格上看,利率稳中有降。今年1至8月,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多举措打通融资堵点

发布会上,丛林具体介绍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一是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帮助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丛林表示,这项政策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小微企业,同时还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需要强调的是,符合条件的续期贷款不能单独因为办理续贷这个因素下调贷款分类。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综合考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续期贷款的风险分类。

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丛林表示,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我们是希望,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的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这个资金是没有中间环节的,是直达的,融资成本也是合适的。”丛林表示。

三是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在工程建设、外贸出口等相关领域,推动履约保证保险、关税保证保险来替代保证金。丛林透露,这项措施上半年已经帮助了52万家企业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周转压力。同时,还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采用“信用保障+保单融资”这种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式,帮助众多出口企业减少后顾之忧。

四是完善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键,就是要给基层的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营造尽职免责、鼓励担当的积极氛围。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原来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通知作了进一步修订,明确了各类免责的情形。对于基本履行了岗位职责,仅有轻微过失的人员,可以减责或者免责。“我们了解到,很多银行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细化并且完善了内部规定,免责人数和比例都有上升。”丛林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建立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主要是深入基层了解企业发展实际困难与具体融资需求,做好银企桥梁作用,让信贷资金真正流入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手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同时,拓展银行无还本续贷的服务范围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小微企业受惠,打破企业发展资金瓶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另外,完善尽职免责制度也将有助于调动基层信贷业务员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银行要加快信贷办理速度

小微企业对于经济、就业和民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布会上,丛林从谁来做、怎么做、达成什么目标三个维度介绍了这项工作的具体安排。

首先是“谁来做”。在国家层面,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负责总体统筹调度,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对接协同,更好地形成一个政策协同的乘数效应。在地方层面,省、市、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在本地的落地。在银行层面,也将设立工作专班,调动行内资源,发挥基层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主动及时地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次是“怎么做”。区县是最贴近基层的,也是最了解企业的,是机制落地见效的抓手和基本单元。区县的工作专班要两手牵,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组织相关的委办局、街道、乡镇和银行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具体是,摸排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宣讲惠企助企政策,减少政策和企业体感之间的“温差”,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送给银行,由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及本行的授信审批条件,作出授信决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是“达成什么目标”。一是直达基层。低成本信贷资金要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银行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银行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三是利率适宜。通过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总体上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下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且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小微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进而结合自身情况积极申请,享受政策红利,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政策调整,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一方面,深入理解政策内容,形成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客户经营情况。此外,还应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无还本续贷业务的数字化水平。

周茂华也提到,在风险把控方面,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调研力度,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加强续贷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