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金秋时节,走进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马登镇果农谢瑞伍的苹果种植园,硕大饱满、色泽红润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园内弥漫着馥郁的果香。
果园中,10多位头上戴帽、手中提篮、脚下轻快的“身影”穿梭其间,“咔嚓”一声,苹果应声落入篮中,丰收的喜悦从枝头甜到心头,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果农们的脸庞,更映红了他们的好日子。
“我家的果园有150亩,2020年开始经营这个果园,4年来,苹果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喜人,今年的果子比去年的品相好得多,看样子是个丰收年了。”看着挂满枝头的苹果,谢瑞伍欣喜地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在苹果种植过程中,谢瑞伍注重科学种植,不会就从书上学、网上搜,甚至还专门从山东等地请专家来实地指导。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如今,他已在土壤改良、农家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摸索出一条成熟的路子,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苹果专家”。在他的上百亩果园内,拥有“华硕”“爱妃”“维纳斯黄金”等不同品种的苹果。
据了解,去年初,谢瑞伍的果园因天气原因导致产量低且不稳,经营一度出现困难,甚至让他几次萌生放弃的念头。正当他为筹措资金发愁之际,云南剑川农商银行马登支行客户经理在了解这一消息后,立即上门核实果园经营情况,在确认其符合贷款条件后,迅速为其办理贷款,解了谢瑞伍资金短缺之急。
为保证苹果品质,果园内每天都有10多人负责打理,他们都是附近的农户,通过技术培训,现在干起活来轻车熟路。
“果园一年四季都需要人手,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剑川县马登镇新民村村民李大叔一边摘果一边对记者说:“我家就在果园附近,就近务工还能把家照顾好,一个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目前,“马登苹果”因地制宜走早、中、晚熟苹果品种差异化种植之路,共种植优质苹果3200余亩,凭借果大色润、香甜可口的特点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2000多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千人创收致富。
“信贷支持谢瑞伍发展苹果产业只是我行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行支持苹果种植户98户,累计投放贷款近2000万元用于苹果种植。”剑川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未来,该行将继续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马登苹果”品牌知名度,持续施足金融“底肥”,让“马登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讯员和俊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