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9月23日 > 总第652期 > B1 > 新闻内容
云南宣威市农信社 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走进云南省宣威市田坝镇红有养殖场,整齐干净的猪舍映入眼帘,宽敞的猪舍里不时传出猪仔们呼噜呼噜的声音。

“自从搞养殖以来,云南宣威市农信社一直给我们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该养殖场负责人张光友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早在2012年创业之初,宣威市农信社便向他提供了30万元“金猪贷”,用于建猪舍。

随着经验慢慢积累,张光友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资金需求也随之增加,宣威市农信社根据其经营情况将授信额度上调至150万元,并为其匹配了专属信贷产品“乡村振兴火腿贷”,助力发展。

由于前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再加上猪肉价格波动,风险增大,不久前,张光友的养殖产业举步维艰。

面对张光友面临的困难局面,宣威市农信社不抽贷、不断贷,并主动为其减费让利,充分运用“创业担保贷款”等低利率产品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随着产业的扩大,张光友成立了宣威市茂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市场行情逐步回暖,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2023年,宣威市农信社向其发放了150万元“乡村振兴火腿贷”贷款,这是该社为生猪养殖、月饼加工等火腿产业链上中下游客户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

据悉,在张光友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宣威市农信社累计为其提供信贷资金14笔、金额410万元,张光友的生猪养殖规模从2012年的1000头一路发展到目前的7000余头。他不仅实现致富,还带动了20余名当地群众常年就业,每年支付50余万元的工人工资。

“我来养殖场工作已经4年多了,从建场初期就一直在,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如果算上加班费,每月工资还会更高。”田坝镇红岩村村民张文格对记者说。

“我想在宣威市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下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将生猪养殖产业延伸至火腿加工、火腿销售等领域,预计将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谈及接下来的发展,张光友表示。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促进就业、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我社深刻践行普惠金融,从获贷条件、获贷渠道、信贷产品、利率优惠等维度,不断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重点解决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宣威市农信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宣威市农信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9亿元,较年初净增1.17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383户,较年初增加408户;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减费让利工作持续推进。

(通讯员刘芳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