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兴业银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围绕区域资源禀赋,持续加大优化金融供给,聚力“产供销”,念好“山海经”,打造兴业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让森林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地处闽北的建瓯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被誉为“中国笋竹之都”,立竹量、竹材产量、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茫茫竹海,鲜笋生产一年四季不打烊。漫山遍野的小竹笋正变成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走进福建明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上百名工人正在对刚刚出土的鲜笋进行切分、称重、发酵……作为深耕建瓯竹笋、蔬菜等农产品近20年的生产销售企业,明良食品正紧跟市场潮流,根据年轻人工作生活快节奏的特点,研发出开袋即食产品,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公司急需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兴业银行南平分行金融特派员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服务,送来金融“及时雨”。自去年至今,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为竹笋产业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近3亿元,以金融活水浇灌竹笋产业节节高。
广袤的森林,不仅是天然的“水库”“碳库”,也是巨大的“粮库”。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各种各样的食材,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业银行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绿富双赢”。
助力构筑“水上粮仓”
每年新春未到,阳澄湖上蟹农渔船点点。“每年都是这样,春节后开始新一年的投放,到秋天又是新一年的收成。”当地养殖户说。
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是专营阳澄湖大闸蟹种苗繁殖、养殖、收购与销售的苏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伴随着业务规模扩展、销售额上升,公司需要扩展销售平台渠道,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资金需求。
兴业银行苏州分行开展深入调研,走规模企业、访小型农户、看养殖现场、听专家意见,从产品设计、服务模式、担保方式、专业团队、风险把控等方面入手,创新为苏州地区蟹企、蟹农打造专属贷款产品。目前兴业银行苏州分行已发放大闸蟹产业相关贷款近2亿元。
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和大量淡水湖泊河流资源。去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兴业银行因地制宜,聚焦水面渔业、水产养殖等产业融资难题,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构筑“水上粮仓”。
畅通设施农业“钱路子”
踏入山东寿光,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蔬菜大棚。近年来,寿光开启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目前,寿光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大棚蔬菜年产量450万吨,同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形成产、购、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格局,成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典型代表。
守护“菜篮子”,要畅通“钱路子”。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深化“区域+行业”经营,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方面支持蔬菜种植基础设施建设,为寿光港投产业园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放3.5亿元项目贷款,惠及寿光60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受益农户500余户;另一方面创设蔬菜种植农户专属贷款产品,有效解决蔬菜种植户翻盖、扩建大棚、购买原材料等资金需求。
“兴业银行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助农服务点,可以申请办理信用贷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咨询,客户经理指导我从手机上申请,50万元很快就批下来了。”寿光市东斟灌村蔬菜种植户李艳城说。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从事五彩椒种植,是兴业银行蔬菜种植农户专属贷款产品的首批受益者。目前,该产品已服务客户超千户,贷款金额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