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6月03日 > 总第636期 > A7 > 新闻内容
农发行四川平昌县支行 为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李佳倪

【农村金融时报】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平昌县,拥有“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白衣古镇、驷马水乡等多个AAAA级景区,是川陕革命老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近年来,农发行四川平昌县支行坚持“金融为民”理念,紧扣“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支持产业发展

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肉牛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是平昌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为周边地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4000余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为推动平昌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该支行主动靠前服务,组成工作专班,收集数据信息,准确把握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在融资模式、贷款利率优惠、简化信贷流程等方面下功夫,建立金融服务肉牛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和金融服务“直通车”,成功获批贷款5.8亿元,并累计投放4.95亿元,用于打造规模化养殖基地,形成大型特色规模养殖示范场和示范户,建设集饲养、育种、育肥、环境保护、肉牛生产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十四五”以来,该支行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发放产业贷款逾26亿元,有力支持了“巴山肉牛”“青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聚焦人居环境改善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修了砖房,厕所也修好了,公路直接通到院坝内,院子外还有小池塘,田坎上也铺了水泥板……”70多岁的王奶奶高兴地说。

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变化得益于平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的建设。据悉,该支行为该项目投放4.95亿元信贷资金,平昌县青云镇龙寨村就是受益村之一。

据了解,该项目覆盖平昌县白衣、兰草等6个乡镇48个村,加宽村道逾160公里、硬化道路约360公里、改造农村危旧房近3000户、建设雪亮工程5处、处理10个村庄的生活垃圾和厕所粪污,助力村容村貌提升。

该支行将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任务,优先带动服务防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群众、脱贫人口等“三类人群”。“十四五”以来,该支行累计投放帮扶贷款近35亿元,现余额约33亿元,余额及占比位居县域金融机构前列。

助推文旅融合

建设和美乡村

平昌县研学资源丰富。为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当地研学旅行路线,助力素质教育,该支行投放贷款1.98亿元支持平昌县乡村振兴研学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是全县唯一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议名单内景区”。

据悉,该项目位于平昌县白衣古镇,总投资约4.3亿元,用于建设生态农业研学基地、民俗文化研学工程、儒家文化研学广场、书法拓印体验基地、家风家训馆等内容,项目通过修建生态农业研学基地、文化研学基地及配套服务设施等,打造农耕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研学基地,进一步促进白衣古镇文旅、农旅融合,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该支行紧扣平昌县打造“旅游名县”战略布局,将旅游文化资源利用起来,加快推进绿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平昌县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建设项目落地。

做好绿色金融

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该支行紧跟地方发展规划,牢牢抓住县域优势资源,通过“土地+”模式,积极对接项目业主,省市县三级高效联动,开启办贷绿色通道,累计投放1.74亿元支持平昌县土地增减挂钩及规模化经营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该项目建设地点涉及9个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范围涵盖7个镇44个村,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设灌溉设施等方式整理拆旧复垦潜力地块3000余个。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还能促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区域规划、规模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建设。

近年来,该支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近35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30亿元,支持了平昌县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平昌县2021年至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民生项目建设。

在助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该支行将不断强化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将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平昌的绿水青山,让大美平昌“绿”意更浓、颜值更高、经济更“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