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湖北武汉农商银行 积极落实公积金贷款新政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万欣 李婷报道 在新版“汉十条”政策出台后,湖北武汉农商银行于近日成功发放武汉市首笔“认房不认首次贷”的二手房公积金贷款。
5月初,李女士与卖家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后,向武汉农商银行申请公积金贷款。由于李女士曾使用过公积金购房,所以此次使用公积金被认定为二套房。但新版“汉十条”政策出台后,武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研究分析,认为李女士符合新政要求、可认定为公积金首套房,所以及时主动向李女士宣传这项优惠政策,并以最快速度完成贷款审批、放款等工作,整个流程前后仅用时7个工作日。
“没想到以前用过公积金购房,现在还能享受首套房利率据悉,武汉农商银行及时落实有关政策,帮我节省了利息支出。”李女士连连称赞武汉农商银行的高效服务。
据悉,武汉农商银行自2014年开办二手房公积金业务以来,以高效审批、优质服务获得市场认可,历年投放量均位居武汉市同业前列。该行率先落实武汉市政府、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改革政策,先后办理医护人员公积金贷款1454笔、异地公积金贷款945笔、高端人才公积金贷款24笔。
湖北浠水农商银行 多方位持续帮扶脱贫人口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田江华 胡凡报道 “有困难就找农商银行”已成为湖北浠水全县脱贫农户的共识。截至今年4月末,浠水农商银行小额扶贫贷款余额已达1.63亿元,涉及3301户。
浠水农商银行坚持立足本土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携手政府和省农担、专业担保公司,重点支持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涉农项目,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
同时,浠水农商银行持续落实金融帮扶政策,实行“阳光信贷”“301服务”“六访六增”大营销,多方位持续帮扶脱贫人口,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信贷投放,有效解决脱贫人口、创业就业资金难题,助力脱贫人口走上致富“快车道”。截至目前,该行创业贴息贷款余额达3.03亿元,涉及1400户。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25万元,涉及12户,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近万人。
云南洱源农商银行 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本报讯 记者余连斌 通讯员李杰报道 日前,云南洱源农商银行开展2024年金融知识“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商圈,全面普及金融知识,切实增强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在线下,该行积极组织员工走进基层,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开展互动问答等方式,积极宣导金融政策、提示金融风险、倡导理性消费理念,增强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安全意识。在线上,该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金融知识内容、以案说法实际案例,扩大金融知识传播范围。
在日常工作中,洱源农商银行鼓励客户经理充分利用下乡进企业、进农村的机会,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工作。该行不仅向企业和农户普及金融知识,还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
云南建水农商银行 “送”金融知识进校园
本报讯 记者余连斌 通讯员吴纯报道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近日,云南建水农商银行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建水县青龙中学,为学生们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讲座。
讲座开始,建水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播放反诈宣传片,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了电信诈骗的常用套路、陷阱及风险提示。随后,通过“趣味互动”、现场答疑、经验交流等方式为学生们讲解网络电信诈骗的几种常见形式,包括“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返利诈骗”“虚假购物诈骗”等,并对学生详细讲解了10项反诈提醒。同时,该行针对青少年经常接触网络游戏这一特性,为学生们深入剖析“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的典型案例、作案手法,告诫学生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防诈骗原则,引导学生们树立理性消费的价值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