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工作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身后,“家医助理”这个名词开始“出圈”。
小王是上海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的一名员工,作为“家医助理”,平日里她总是步履匆匆往返于居民家中,回访、配药、送药,一天平均要跑10户家庭。
“我们护理站有100多名这样的家庭医生助理,目前每季度服务老人达10万人次,主要是为社区居委、长者照护之家、养老机构等提供慢性病、常见病的配药服务。”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负责人俞先生介绍,同时,家庭医生助理还会在家庭医生进行“家庭病床”服务时,做好建床、撤床的基本信息登记工作。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便利化的健康养护服务,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投入的人力成本也相应提升,但有时会受限于资金不足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获悉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联系了多家像全程玖玖这样的养老服务机构,并实地走访调研养老产业情况,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创新推出“农银养老批次贷”产品,为普惠养老领域提供金融支持。
农业银行上海黄浦支行基于此产品,第一时间为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定制了一套融资方案,仅用5天就发放了300万元养老批次贷款,解了护理站融资难题。
此次推出的“农银养老批次贷”产品就是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联合推出的一款养老领域专属贷款,对于单户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含)以下的养老产业客群优先审批、放款,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见贷即保”,共同搭建符合上海特色、贴近产业需求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新模式,进一步为上海市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高度老龄化城市推出针对养老产业客群的金融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提供便捷贷款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通过这类贷款产品,银行可以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养老产业。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金融服务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还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养老贷款产品,满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旅游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袁帅提到,银行应进一步深入了解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准确把握老年人需求,为制定更加精准的贷款服务方案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加强与养老产业客群的合作和交流。还应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加强对贷款机构的信用评估和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不断推进养老产品创新和服务供给,加大养老产业贷款投放力度,为上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努力谱写城市养老金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