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5月27日 > 总第635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业银行浙江杭州分行 金融活水浇灌“绿叶子”长成“共富叶”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杭州,与茶文化相关的产业欣欣向荣。近年来,农业银行浙江杭州分行围绕茶农、茶企等主体,不断创新金融供给,持续完善专项惠农贷款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服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该分行已累计发放茶产业农户贷款超过3亿元。

金融赋能

推动“茶产业+文旅”融合发展

位于杭州余杭径山镇的径山书院,集农文旅学商于一体,书院通过营地接待、会务服务、茶旅研学等多种服务推动宣传径山茶文化,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回顾书院发展历史,绕不开农业银行杭州良渚支行的身影。早在2021年8月,径山书院便在农行良渚支行的支持下,首次成功办理贷款400万元,为书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书院的发展,读书会、游园会、研学会等项目逐渐增加,书院决心将乡村民俗做成“茶产业+文旅”的“大文章”。去年年底,农行良渚支行在上门走访时,得知书院目前转型发展需要增加融资。

“服务乡村振兴是我们农行人的使命,支持茶文化产业发展更是我们的责任。”农行良渚支行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得知书院需求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团队,研究信贷方案,为径山书院成功申请‘小微e贷’590万元。”

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书院集中精力扎根乡土,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今年春茶季,径山书院综合客户类型、偏好等,量身打造了“径山小茶商”项目,主要通过“非遗+研学+营销”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茶叶采摘制作技艺、领略径山茶文化魅力。

走进径山的茶园里,只见孩子们身穿汉服、头戴斗笠,化身小茶农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垄间,采摘着茶树上的片片新绿。随后,孩子们又化身成为茶艺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制茶、捻茶、罗茶等泡茶关键步骤。

“‘径山小茶商’项目,以茶为源,启蒙开发孩子们的茶商思维,是把茶旅融合做得非常深度的一个产品。”径山书院联合创始人陈洁瑾介绍。

截至2024年5月,径山书院已成功举办研学技术创新论坛、乡村旅游与创新论坛、径山小茶商等受众面广、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不同类型的活动为载体,通过采茶、研茶、炒茶、点茶、茶果DIY等形式,将径山茶文化融入其中,为传承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小小“绿叶子”如今发展成了乡村的“共富叶”。

创新产品服务

支持春茶采摘生产

“今年年初,我行就开始走访春茶生产的涉农企业和个人,根据茶叶生产季节性用款周期,以西湖区为试点,创新开发了特色惠农产品‘茶香贷’,全力满足茶农们春茶采摘与生产的资金需求。”农业银行杭州分行三农金融部负责人郭新飞向记者介绍。

最近,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系统内首笔惠农e贷“茶香贷”落地杭州城西支行,标志着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在扶持乡村振兴领域又取得了新突破。

据郭新飞介绍,“茶香贷”目前主要面向西湖区拥有“茶农标”的龙井茶经营户。“茶农标”是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从2001年起,杭州市政府就将“茶农标”发放给茶农,目前拥有茶农标的茶农大约6000户。该分行根据“茶农标”的数据特点,开发出更贴近茶农实际经营情况的授信模型。对比原业务模式,“茶香贷”在业务受理、授信核定、贷款审批上均实现突破,大幅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办贷效率,增强客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支持茶企外,农业银行杭州分行还以金融服务贴心保障茶工。在今年采茶季,杭州分行辖内上泗支行以数字人民币优惠券的方式为采茶工们免费提供为期一个月的人身意外险。

“每家都有6、7个采茶工,给他们买保险就会增加一笔支出,不买的话又担心出事。”杭州外桐坞村村书记张秀龙表示。

在与外桐坞村村委沟通好方案后,农行上泗支行组织专门服务团队,到村里现场为茶工们登记身份信息,提供赠险服务。据统计,该支行已为100余户外桐坞村的采茶工们、免费提供为期一个月的人身意外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