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福建霞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霞浦农信联社”)积极拥抱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党建引领,坚守“三农”定位,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向支持小微企业、农村重点产业、农村要素市场等领域倾斜,破难题、聚合力、谋发展,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探索建设“同频共振”的新路径,致力打造“支农、支小、支蓝”的“本土”银行。
①厚植“三农”沃土,以“联动共建”构建“支农共同体”
霞浦农信联社充分发挥“快、小、灵”的优势,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打响“霞浦人自己的银行”这一品牌特色。
一是构建“多社融合”长效机制。霞浦农信联社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建设政银企平台,组建政银企朋友圈和客户联谊会,推进银企双方客户互荐引流,渠道互换开放,开展信息数据共享,以更实措施、更大力度推动普惠金融扩量、降本、提质,实现“政银企”三方认识、认知、认同、认可的统一实现。目前,已与海岛乡政府、宁德盐业公司等政府、涉农单位在内的10余家涉农涉企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打造与涉农政策融合的“政策+产品+客户”模式,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整村推进+信用工程+特色产业”模式等特色模式,积极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截至2023年末,共派出金融助理76名,其中39名金融助理被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占比高达51.31%。
二是持续推进整村授信。霞浦农信联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党建共建为契机,重点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坚持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推动全村授信,拓宽服务广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实施“五进入”攻略,聚焦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重要群体,通过重点客户清单,以推广收单业务、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建设等为抓手,持续做实信用工程与整村授信工作,建立金融服务网格化管理机制,从过去的被动等“贷”变为现在的主动送“贷”,以差异化服务“获客”,以特色化服务“活客”,以专业化服务“留客”,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4月末,霞浦农信联社贷款户数超5.73万户,贷款覆盖率已达44%。
三是下沉服务重心。霞浦农信联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营造全员走访氛围,将营销走访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服务意识,提升全方位服务水平,根据网格成立小分队,每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农户真实需求,并建立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和活动任务表,通过农户“点菜”,小分队“配菜”,责任客户经理“上菜”的方式,将助农资金送上农户“餐桌”,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确保服务精准有序、“有味有料”。
四是深挖山区丰富资源。霞浦县是福建省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全省白茶主产区,目前,全县拥有茶园面积近14万亩,涉茶人口达13万余人,茶企业近200家,其中,“霞浦元宵茶”“霞浦春波绿”“四季春”被列入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名录。面对如此丰富的茶叶市场,霞浦农信联社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实现政银企无缝对接,真正把信贷资源向茶产业倾斜。以2023年霞浦县第二届开茶节为契机,与水门乡政府签订《金融助力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霞浦县水门畲族乡茶产业授信3亿元,截至目前,共发放茶叶类贷款3401户,金额近3.23亿元。
②助推“实体”发展,以“强化支持”构建“支小共同体”
霞浦农信联社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既保持自身一定的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更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上下功夫,在做优做强金融服务上下功夫,在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痛点难点上下功夫,以高水平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助力。紧盯县域小微,制定印发《霞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开展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走访活动的通知》,下发小微企业名录,联社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小微企业,切实加强与小微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全方位跟踪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开拓、信贷融资、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情况,精准开展银企对接,实行“点对点”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截至4月末,对公贷款余额2.61亿元,比年初增加4609万元,增幅达14.63%。
二是深耕普惠金融。大力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升级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积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融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行动,聚焦深耕“土特产”和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持续推广“五福”、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涉农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覆盖率、可得性,助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充分运用好“金服云”平台,截至4月末,累计通过“金服云”平台为小微企业办理贷款1452笔,共计4.53亿元;其中,累计为企业发放“乡村振兴贷”117笔、金额8566万元,累计办理发放提质增产增效专项贷款34笔、金额4870万元。
③做足“蓝色”文章,以“产业融合”构建“支蓝共同体”
近年来,霞浦农信联社精准把握农信发展脉络,持续深耕县域三农市场,以县域开展“竞逐海洋经济,加速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契机,积极响应省政府支持现代农业“3212”工程,落实“一县一品贷动‘闽’生”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海上福建”行动方案要求,重点紧盯“海洋经济”“文旅经济”,充分发挥县域“山海”特色,以“产业融合”构建“支蓝共同体”。
(一)发展海参产业,“金融+”模式获市场认可
海参产业链是一条“致富链”,一头连着海洋特色产业的发展,一头连着海参养殖户的“致富经”。霞浦农信联社致力推动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强化“政+银+农+企”多方联动,结合海参“养殖、加工、贸易”等各环节客户的需求特点,针对海参养殖户在购苗、养殖、仓储期间“融资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创新推出“海参宝”仓单质押贷、海参养殖贷等地方特色金融产品,打通了海参产业产供销全产业链金融节点,为护航海参全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发挥地方金融力量。截至4月末,霞浦农信联社支持各项海参养殖产业类贷款余额达17.93亿元。
1.创新产品,“金融+公司+养殖户”全产业链覆盖
为切实解决海参养殖户在养殖初期准备、购苗、养殖阶段资金投入量大的堵点难点,霞浦农信联社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海参购苗贷”进行全面升级,推出“海参养殖贷”,扩大受众,覆盖海参养殖全周期,提升产品服务能力。一方面,提升产品体验感。根据初期对养殖户、行业协会摸排结果,自建“海参贷前调查系统”对信息进行采集,同时通过引入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的再担保机制,简化担保条件,精简办贷流程,使得该产品集“周期短、速度快、便捷化、高效率”的优势为一体。另一方面,提升产品安全性。建立信息回溯机制,及时防控风险,助推海参产业健康发展。通过霞浦县政府“霞参行”小程序,对客户实际购苗情况进行追溯,对贷款客户苗种运输、资金走向、购苗合同等资料逐笔进行查证核实,同时将相关数据录入“海参贷后调查系统”进行存档验证。该产品自推出广受市场欢迎,截至4月末,已发放“海参养殖贷”1281笔、余额5.98亿元。
同时,霞浦农信联社通过联合海参仓储龙头企业,有效解决养殖户因加工、仓储海参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于2013年4月全县首家推出“海参宝”参单质押贷款,并且每年对该产品进行风险复盘、提升优化,让其始终适应市场变化。这款贷款产品不仅解决了养殖户因为拉缸盐海参加工、销售季节错配而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养殖户缺少质押物的难题,最高质押率可达60%,让海参养殖户“销”无压力。截至4月末,发放“海参宝”仓单质押贷款193笔,贷款余额2.35亿元,迄今为止,“海参宝”参单质押贷款保持零不良。
2.提质增效,“金融+数字化+系统”优势叠加
为了提升质押品管理能力和海参质押贷款业务的监管能力,不断做优做强“海参宝”仓单质押贷款这一拳头产品,霞浦农信联社于2022年2月25日开发了“海参仓单质押全流程管理系统”,2022年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合规便捷管理、全流程管理,实现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助力养殖户提升市场定价权。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质押品管理制度、体系和系统,实现质押品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二是加强质押品的在库管理监控能力,降低管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减少“查”“盘”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使得抵押物的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精细化。
(二)发展海岸经济,“蓝色+文旅”激发新活力
霞浦依托县域山海资源,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旅游产业化,逐步实现海滩、海岸、海岛全域旅游一条龙,持续打造“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文旅品牌,推动县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同比增长41.5%,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同比增63.51%。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展现出了县域文旅市场的强势劲头。
文旅产业是新发展格局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霞浦农信联社在“文旅经济”上加大创新,通过打造一套全域旅游特色信贷产品、扶持一批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金融+蓝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县域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近年来,霞浦农信联社针对民宿因规模小、缺乏自有资本积累等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加大对县域民宿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不断创新推广“民宿贷”,将旅游产业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有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资源的融合对接,助力实现风景增色、游客增兴、百姓增收、乡村增富,让民宿爆火“出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民宿贷”1159笔,贷款余额1.99亿元。
下一阶段,霞浦农信联社将立足新发展理念,把握区域特色,充分利用金融优势,加快产品创新,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提供定制化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县域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激发“金融+”模式的最大潜力,通过“场景化”精准设计,构建深度“支农、支小、支蓝”全产业链模式,努力做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军者”“稳定器”,进一步经略山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农信路径”构建好“乡村振兴共同体”。
(文/许秀菊)
上/ 霞浦农信联社金融助理给居民现场讲解金融知识
下/ 霞浦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在茶园实地调研
上/ 霞浦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到冬瓜旅游基地实地调研
下/ 霞浦农信联社工作人员在电商企业调研